5月10日,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作家賈平凹長篇筆記小說《秦嶺記》。書中,賈平凹以筆記小說的形式講述了近60個秦嶺故事,既有《山海經(jīng)》《聊齋志異》等傳統(tǒng)文本的基因,又蘊含著作家生長于斯的別樣密碼。
無論小說、散文,賈平凹所寫故事,皆發(fā)生于文學地理意義上之秦嶺南北。他說:“幾十年過去了,我一直在寫秦嶺。寫它歷史的光榮和苦難,寫它現(xiàn)實的振興和憂患,寫它山水草木和飛禽走獸的形勝,寫它紅色革命的精神。先還是著眼于秦嶺里的商州,后是放大到整個秦嶺。如果概括一句話,那就是:秦嶺和秦嶺里的我。” 據(jù)賈平凹介紹:“《秦嶺記》分57章,每一章都沒有題目,不是不起,而是不愿起。但所寫的秦嶺山山水水,人人事事,未敢懈怠、敷衍、輕佻和油滑順溜,努力寫好中國文字的每一個句子。”
說起《秦嶺記》的文體特色,《人民文學》雜志主編施戰(zhàn)軍如此分析道:“筆記小說古已有之,魯迅曾將這種內(nèi)容較為駁雜、寫法較為自由的文類大致分為‘志人’和‘志怪’兩種。《秦嶺記》兩者兼有。行文貌似實訪照錄,本事趨于志異奇談。閱微雜覽間,隱約可見生存的時變境遷之痕、風俗的濾濁澄清之勢,以及山地深處的人生底細和生活況味。”(首席記者 魏沛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