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資本邦了解到,常州時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時創能源”)謀求科創板IPO獲上交所受理,本次擬募資10.96億元。
公司相繼推出了光伏濕制程輔助品、光伏設備及光伏電池三大類主要產品,主要從事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公司充分利用在技術創新方面的競爭優勢,秉持“藍海戰略”,致力于解決光伏電池制造過程中的影響光電轉換效率的工藝難點,圍繞推動行業“降本增效”研發推出了多款行業內首創或創新型產品。公司的輔助品類產品包括制絨輔助品、拋光輔助品、清洗輔助品等,主要用于光伏電池生產的制絨、刻蝕拋光、清洗等環節。
公司的設備類產品包括鏈式退火設備、體缺陷鈍化設備等,主要用于光伏電池生產的氧化、體缺陷鈍化等環節。公司輔助品類產品和設備類產品的主要客戶為光伏電池生產企業,已覆蓋主流電池企業。公司的半片電池產品采用以邊皮料為原材料的創新型生產工藝,主要客戶為電池組件企業。
財務數據顯示,公司2019年、2020年、2021年營收分別為3.45億元、4.38億元、7.12億元;同期對應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06億元、1.42億元、9075.49萬元。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的《上市規則》,發行人選擇如下具體上市標準:“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于1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
根據天健會計師出具的關于發行人的《審計報告》(天健審〔2022〕2668號),公司2020年、2021年兩年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14,150.17萬元、9,075.49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13,468.23萬元、7,825.89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孰低的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不低于人民幣5,000.00萬元,且結合發行人可比公司在境內市場近期估值情況,基于對發行人市值的預先評估,預計發行人發行后總市值不低于10億元人民幣,符合上述標準。
本次擬募資用于高效太陽能電池設備擴產項目、新材料擴產及自動化升級項目、高效太陽能電池工藝及設備研發項目、研發中心及信息化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簽署日,時創投資持有公司39.71%的股權,為公司的控股股東。符黎明通過時創投資、湖州思成合計控制公司77.83%的股權,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時創能源坦言公司存在以下風險:
(一)行業政策風險
公司所處的光伏行業為國家產業政策重點發展和扶持的新能源產業,行業整體經營業績受國家政策的影響較大。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我國陸續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關于報送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對光伏行業的發展起到了較大的支持作用。未來如果行業政策出現不利變化,可能導致光伏產業市場空間下降,進而對公司生產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二)主營業務產品結構變化的風險
公司主營業務產品包括光伏濕制程輔助品、光伏設備及光伏電池三類產品。報告期內,公司各類產品營業收入規模整體呈增長態勢。從占比結構上看,光伏濕制程輔助品為公司主要產品,但是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從74.70%下降至50.26%;光伏設備占主營業收入比重從20.14%上升至33.46%;光伏電池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從4.40%上升至15.37%。
未來,隨著公司2GW電池生產線的產能利用率逐步提高,光伏電池業務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可能進一步上升。如果公司管理層不能迅速適應光伏電池產品對應的業務模式、管理模式和市場競爭,將對公司的生產經營和盈利水平帶來不利影響。
(三)邊皮料供應商集中的風險
公司通過自主創新研發推出利用邊皮料生產光伏半片電池的技術并實現量產。中環股份系國內210mm尺寸硅片生產的龍頭企業,相比于用于生產182mm尺寸硅片的硅棒,用于生產210mm尺寸硅片的硅棒在切方后的邊皮料剩余尺寸更大,更利于公司作為原材料進行利用。因此公司與中環股份達成戰略合作,向中環股份子公司內蒙古中環采購邊皮料。內蒙古中環邊皮料供應充足、質量穩定,集中采購也有利于降低運輸成本。報告期內,內蒙古中環系公司邊皮料主要供應商。如果未來公司不能繼續從中環股份或其關聯方采購邊皮料或中環股份邊皮料供應不足,且公司無法以合理成本較快地轉換到其他替代或補充的邊皮料供應商,將對公司的光伏電池業務帶來不利影響。
(四)原材料價格波動的風險
2021年以來,隨著2GW電池生產線的建設和投產,公司光伏半片電池業務收入增長較快。公司與邊皮料供應商內蒙古中環的合作協議中約定邊皮料的采購價格變化與采購時點硅料的市場價格變化保持一致。2021年硅料市場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公司采購邊皮料的價格也出現了較大的上漲。未來,如果硅料市場價格出現大幅持續上漲且公司無法有效將原材料價格的波動轉移到光伏電池售價中,則可能會對公司的盈利能力帶來不利影響。
(五)產品研發迭代風險
光伏行業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自成立以來,公司注重自主研發創新,陸續推出具有創新性的光伏濕制程輔助品、光伏設備及光伏電池產品,并針對下一代電池技術研發并儲備了輔助品、掩膜材料和生產設備等產品。但若公司未來不能持續保持技術先進性,或未來光伏電池技術路線出現重大變革而公司未能及時調整研究方向、迅速掌握新技術,則可能導致公司無法實現技術升級或原有產品的更新換代,進而無法保持目前的競爭優勢和市場占有率,對公司的市場競爭能力造成不利影響。
(六)新增固定資產折舊和攤銷影響盈利能力風險
本次發行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建成后,公司固定資產將會顯著增加,固定資產的折舊攤銷金額將隨之增長。此外,公司2GW電池生產線已于2021年9月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每年將新增折舊和攤銷金額6,072.44萬元。如果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和2GW電池生產線不能很快產生效益以彌補新增固定資產投資發生的折舊攤銷,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公司的經營業績。
(七)主營業務毛利率下降風險
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75.42%、69.28%和48.19%。目前公司主營業務產品包括光伏濕制程輔助品、光伏設備及光伏電池三類,由于產品性質和市場競爭格局的不同,三類產品的毛利率存在差異,其中輔助品產品毛利率最高,設備產品毛利率次之,電池產品毛利率最低。未來,隨著公司設備和電池業務收入占比的提升,公司綜合毛利率可能存在進一步下降的風險。
此外,公司輔助品和設備產品屬于自主研發的創新性產品,在剛推出時毛利率往往較高,隨著產品的成熟和市場競爭程度的提高,毛利率會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直到新型產品上市,又會獲得較高的毛利率。如果公司無法持續推出創新產品,公司毛利率可能會出現下滑。
(八)股權激勵導致股份支付金額持續較大的風險
為進一步建立健全公司對員工的長效激勵機制,公司實施了多次股權激勵計劃。公司將股份支付費用在協議約定的服務期內進行分攤確認,報告期各期,公司分別確認股份支付費用934.03萬元、2,072.04萬元和4,532.95萬元。
2021年11月,公司召開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常州時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關于2021年員工股權激勵方案的議案》,由于公司股權的公允價值在報告期內有所提升,確認的股份支付費用進一步增長,2022年至2025年預計每年將確認股份支付費用7,085.10萬元,對公司凈利潤造成不利影響。陳蒙蒙
標簽: 常州時創能源 時創能源科創板IPO 時創能源IPO 時創能源科創板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