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保護農業文化遺產的精神,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為美麗鄉村建設加油鼓勁,中國藝術攝影學會于2023年3月27日至4月1日組織攝影家赴貴州黔東南等地進行攝影創作。楊元惺、朱憲民、馮凱文、張小蘇、王建琪、朱洪宇、聶瑞聲、李德林、于志新、索亞倫、劉寬新、韓鄭、姚詠梅等攝影家參與拍攝。
仲春的黔東南,梯田天光云影,苗寨一派古樸生機。攝影家們深入山谷田間,走進苗寨侗村,與稻田和村民直接接觸,真情感受和發現從江加榜梯田和芭莎苗寨的質樸風貌,感受濃濃的民族民俗生活氣息,用他們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將這里絕美風景、淳真風物、多彩風情與特色非遺盡情攝入鏡頭。
從江的加榜梯田總面積達2900多公頃,是以保護濕地及以梯田為載體衍生的民族文化和農耕文化為核心,以梯田獨特景觀為特色,集濕地保育、科普宣教、生態觀光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國家濕地公園,是幾千年中國農業文明的典型見證。“種一季稻、放一批魚、養一群鴨”為特色而形成的稻魚鴨共生、魚米鴨同收的復合生態農業系統,2011年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岜沙苗寨則是風情獨具的深山苗寨、鐮刀剃頭、祭拜古樹、男耕女織、耕獵山林等古老的生活習俗。從江縣是以苗、侗、壯、瑤、水等少數民族為主的民族地區,屬于基礎條件較差的深山區,傳統產業和經濟相對落后。目前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正致力于發展鄉村振興事業,鞏固扶貧攻堅成果,提升當地非遺創新與文旅結合的能力。
從江縣不僅保留有傳統稻作農耕文化,也是國家文旅部命名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擁有苗繡、侗繡、“行歌坐月習俗”、瑤族長腰鼓舞等多項非遺,其中“瑤族醫藥(藥浴療法)”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本次活動旨在通過攝影大師的鏡頭把從江的美景、風情和非遺創新用攝影藝術表達出來,把人們積極投入鄉村振興的精神面貌記錄下來,把多彩的非遺保護傳承與創新描繪出來。活動得到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文化遺產保護基金支持。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