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浙江長興。一場醫藥行業健康盛會——2024中國藥店全生態伙伴大會(萬艋會),在萬眾矚目中精彩啟航。
此次會議匯聚了醫藥產業上下游企業,鏈接政產學研資源,踐行無界、共享、包容的理念,首次面向C端大眾敞開懷抱。這是一次開放的盛會,一次文化的融合,一次產業與民生的深度交匯。
花船輕搖,煙花綻放,樂聲飄揚,歡笑盈耳!伴隨著九艘來自制藥企業、金牌20年以及萬艋會的花船駛進長興龍之夢,向全社會敞開胸懷、分享成就、共繪未來,萬艋會悄然揭開序幕,將再次肩負起使命,助力醫藥企業的光芒,照亮每一個角落。
萬艋品牌嘉年華猶如一場品牌的盛宴,代表著制藥企業品牌形象的可愛人偶,以滿溢的熱情,向四面八方傳遞著企業的朝氣和希望;參加《中國藥店》各金牌賽事決賽的精英,代表著藥店的未來,散發著自信與果敢,正在為成就企業的輝煌全力以赴。
全億健康產業集團CEO萬明治、石藥集團CEO張翠龍作為大會主席,在開幕式上發表了精彩致辭。
全億健康產業集團CEO萬明治
萬明治指出,藥店的競爭已從過去單純的價格、規模競爭轉變成價值鏈競爭;商品類型從藥品、器械拓展到保健品、藥食同源等功能性產品;服務也不再局限于簡單的藥事服務,而是愈發重視專業優質的醫療學術服務,逐步實現從以利潤為中心向以患者為中心的轉變。
與此同時,藥品零售企業正在積極轉變思維,創新經營模式,探索更多新的經營業態,以提升核心競爭力。比如,朝著專業化方向轉型,社會藥房分化出更多的專業型、??菩退幏?,為患者提供全病程、生命周期的解決方案;又如,向健康服務轉型,藥店設立了康復理療健康館、藥診店、國醫館等,為大眾提供中醫藥養生健康服務。此外,藥店也在加速向數字化轉型,將人工智能、大數據滲透到醫藥產業鏈的各個環節。
石藥集團CEO張翠龍
張翠龍表示,醫藥工業企業急需創新、轉型,加快質量與效率的變革,從而獲取市場競爭優勢。工商之間應當全力合作、深入交流,為大眾提供多元化產品矩陣加上專業化服務的綜合解決方案,構建工商協同發展的命運共同體。
在現場55位嘉賓的見證下,2024萬艋會的樂章正式奏響,以全新的姿態、開闊的視野,為大家呈現一場融論壇、直播、展覽、頒獎禮以及狂歡慶典于一體的視聽盛宴。
萬艋爭流,基業長興!盡管醫藥行業當下正處于波動期、困難期與轉折期,但《中國藥店》始終堅信荊棘中孕育著希望。以“未來藥房誕生記”為主題,旨在將這份正能量作為萬艋會的主旋律,賦能醫藥企業撥云見日,共克時艱。
那么,未來的藥房應該是什么樣?中國藥店雜志社出品人吳開華在開幕式上的一席演說:回歸初心,重建信任,道出了行業發展的時與勢、道與路。
中國藥店雜志社出品人吳開華
2024年,可以說是我們這個行業20余年發展史上最為難過的一段時光——客流不振、擴張乏力、營收下滑、盈利艱難等等,全國70萬家藥店正陷入極度內卷的紅海市場,存量博弈與汰弱留強的殘酷洗牌大幕正在拉開,既往增量紅利時代的粗放經營模式已然不適應當下的市場。
因此,我們亟須總結導致行業低水平競爭的關鍵問題或癥結,亟須把握引領行業走向未來的重要機遇與可能,亟須鍛造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能力與組織。
市場,總是瞬息萬變的,沒有一個成功要素是永遠穩定和無限制性的,任何一家企業都不可能依靠一招鮮、吃遍天。
回顧過往,我們卻發現,整個行業似乎一直沉浸在高速發展的迷夢之中,鮮少多問幾個為什么,鮮少真正地考慮為使用者尋求最大化利益,“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只為“得一夕安寢”。但當2023年、2024年整個宏觀層面的壓力傳導下來后,整個行業進入了縮量盤整期。
潮水退卻,我們會發現自己已經失去諸多此前引以為傲的所謂競爭優勢。
比如,價格優勢。20多年前,零售藥店是以價格戰策略切入市場的,憑借比醫院藥價更低的定位,吸引消費者提籃買藥、排隊付款;眼下,醫院、基層醫療機構、線上渠道等等,其藥價已被顧客普遍認為比藥店更低,于是顧客回流、分流的現象不斷加劇,實體藥店常常是門可羅雀。
比如,便利優勢。技術、社會、市場的持續演進,加之三年疫情的催化,即時零售的需求被釋放,包括中老年人在內的線上消費習慣都在加速養成。“線上下單,線下30分鐘送達”,帶來了足不出戶的“家門口的幸?!?,全維度的便利性讓消費者不再將社區藥店視作唯一的便利購藥選擇。
比如,醫保刷卡優勢。零售藥店20多年的快速發展,頗多受益于全民醫保的政策紅利。但隨著個人賬戶改革、線上醫保開放、醫保資金強監管等的推進,傳統的高醫保依賴型經營模式受到巨大挑戰。
所有傳統優勢的喪失,都在倒逼藥店企業家、經營者放棄幻想,創新升級,而這比白手起家時的初次創業更為艱難,考驗的是企業家有無歸零心態?有無再次上路的勇氣與魄力。
盡管壓力重重、挑戰巨大,但健康行業是永遠的朝陽產業,巨大的中國市場鋪陳出來的,其實還有特別多、特別大的新機遇——在嚴控藥占比、藥品零加成、醫??刭M、“集采”“雙通道”“門診統籌藥店”等政策的作用下,處方藥正在持續、快速、大量外流,院外市場必將蓬勃發展;而隨著老齡化的加劇,銀發經濟市場潛力巨大,2023年市場規模約7萬億元,今年或將達到9萬億元;此外,慢病市場因年輕化、低齡化人群的增加而在快速擴容,健康意識的增強又使得健康管理市場巨大……
面向未來,中國藥品零售企業亟須修煉六項能力,將自身打造成具備全時、全域、全周期、全生態服務消費者能力的全能型戰士。
一是“去醫?;蹦芰?。這并非說是與醫保“一刀兩斷”,而是要從過去占比40%、50%甚至更高的水平進行有效降低,專業經營,合規經營,更多將之視為吸引客流的抓手,而非貢獻利潤的源頭。
二是學術化能力。從強化商品到強化服務,特別是專業化的服務。從去年開始,中國藥店雜志社便高舉“零售學術化、學術零售化”大旗,引領整個行業向學術化要效益,即以患者需求為基點,以疾病種管理為基礎,聯合有專業能力的品牌藥企,與藥店共同開辟一條適合零售場景的學術路徑,“醫生、患者、終端、工業、產品”五輪驅動。
三是專業化能力。專業賣商品,專業搞運營,回歸零售行業的本質,提高精細化運營能力,有效提升運營效率,減少管理過程中的跑冒滴漏。
四是多元化能力。商品的多元化只是起點,更多的還包括了服務的多元化,以及觸達方式的多元化,即打破時空限制,實現與顧客的全方位連接
五是場景化能力。藥品零售行業“人貨場客”四要素中,“場”的重新打造至關重要,重體驗、重服務、輕商品、輕促銷的新場景將是未來藥房的常態要求。
六是數智化能力。科技賦能,強化AI、大數據、AR、VR、云等方面的投入,驅動藥品零售行業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驅動型轉變。
變,是永遠不變的主題。但,只有精準把握未來發展趨勢,才能有效地變、成功地變。
期待中國藥店全生態的伙伴們,能夠在全面升級、創新的2024萬艋會上,回歸健康產業“但愿世間人無病、寧愿架上藥生塵”的美好初心,以長期主義的心態,找準未來藥房的新定位與新價值,重新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最后,祝愿大家葆有“胸貯三萬頃”的豪情與豁達,還要有“縱橫一鏡中”的視野與心胸,砥礪奮進,進化不息,最終能在產業的大浪淘沙中“身游七十峰”的輕松與從容。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