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 >   >  正文

全球熱資訊!哈密發現70余處清代軍事遺存

評論


(資料圖)

“通過對哈密市烽燧、清代營塘等遺存的考古調查,我們發現了70余處清代軍事遺存。”23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館員王永強說。

駱駝巷卡倫。(航拍)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為了梳理哈密市長城資源分布、建筑特征和年代,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哈密市文博院、蘭州大學等組成調查隊,對哈密市烽燧、清代營塘等遺存進行了為期兩年的考古調查。

通過調查,考古工作者在哈密發現營塘、卡倫、軍臺、驛站等軍事遺存70余處。營塘、軍臺是清代在邊疆地區交通要道沿線設置的軍事設施,主要功能是供應軍需和傳遞情報。考古調查顯示,清朝政府在以巴里坤為中心的交通路線上都設置了軍臺或營塘。一般設軍臺就不會再設營塘。1884年新疆建省后,統一改為驛站,除了軍用,還增加了傳送郵件等便民服務。

其中,調查發現的外觀或方或圓,直徑或邊長大多在100米左右的遺址或為清代軍營,它們都有較為明顯的規制。

有意思的是,此次發現的70余處軍事遺存大多集中在莫欽烏拉山以南、巴里坤山以北的巴里坤盆地。對此王永強解釋:“巴里坤水草豐美,土地肥沃,自然條件優越;又東連敦煌,可達京師,西通奇臺、烏魯木齊,可至伊犁、塔城,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在清代,巴里坤是軍隊后勤補給基地,在清朝政府統一新疆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務涂水塘遺址。(航拍)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史料記載,平定準噶爾叛亂,清朝政府曾在巴里坤屯兵筑城。自康熙至同治的一百余年里,清朝政府在巴里坤修筑了一系列的城堡、兵營、軍臺、營塘、驛站、卡倫等軍事設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軍事體系。

此次哈密長城資源考古調查發現,在哈密的106座烽燧中,68座為清代修筑。文獻資料顯示,清朝政府在統一新疆過程中,高度重視軍事防御體系的建設,在天山南北的戰略、交通要地,不僅筑城駐軍,還修建了營塘、卡倫、軍臺、驛站等設施,傳遞軍情,巡視邊界。

“這些軍事遺存是新疆長城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中央王朝對新疆實施有效經營管轄的歷史見證。”王永強說。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