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聚焦】
【資料圖】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蘇璐萍
“村衛生室做心電圖、縣醫院遠程診斷,檢查結果剛出一會兒,120急救車便趕到了村里,將我送往縣醫院……”說起自己的那次就診經歷,洛浦縣杭桂鎮伯克艾日克村村民熱比耶·阿不都艾尼好像做夢一樣,做完心電圖沒多久,他便接到了自治區人民醫院洛浦醫院(洛浦縣人民醫院)醫生的電話,告知初步判斷其為心梗,“還好救治及時,我真是太幸運了!”
熱比耶能得到及時救治,得益于洛浦縣人民醫院依托縣域緊密型醫共體遠程心電診斷系統建立的院前急救系統。
近年來,自治區全面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加快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通過托管幫扶和“以院包科”模式,強管理、建標準、補短板、提服務,洛浦縣縣鄉兩級醫療衛生機構醫療技術與服務水平顯著提升,雙向轉診、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縣域醫療衛生服務格局逐步形成。
目前,洛浦縣人民醫院已建成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中心,形成以五大中心為核心的急診急救體系。依托援疆醫療資金,醫院還建立了覆蓋縣鄉村三級的遠程醫療網絡。
如今,在洛浦縣,90%以上的住院患者選擇留在縣域治療,“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逐漸成為現實。
“醫院申報4個地區級的臨床重點專科,今年以來已獲批17項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目前,正準備申報12項自治區科研項目。”洛浦縣人民醫院院長李揚介紹。
自治區衛生健康委緊緊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健康需求,研究制定“辦實事、解民憂”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實施方案。其中,通過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進一步提升基層服務能力、拓展基層服務供給。
哈密市伊州區東河街道已被評為“優質服務基層行”單位,目前正在申報社區醫院。通過“全科醫生+首席專家”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東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所屬服務站跟居民貼得越來越近。
2018年,哈密市中醫醫院托管伊州區東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高血壓、糖尿病管理能力作為主攻方向,重點提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能力,全力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醫院將心內科、內分泌科、神經內科、心血管科、泌尿科、骨科,神經外科、疼痛科、麻醉科等科室專家和高年資醫生,作為首席專家,編入家庭醫生團隊,對轄區居民進行分類管理、定期隨訪,對于行動不便、失能的老人進行上門服務。”東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李冬香說,針對居民的全民健康體檢結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行家庭醫生、首席專家雙向評估,以便更精準地判斷居民病情。
2022年8月的一天,家住東河街道復興路社區的李兆軍突然感到胸悶、胸痛,遂聯系家庭醫生。接到電話后,復興路社區衛生服務站全科醫生孫艷軍背上心電圖機,向老人家奔去。
“根據我們團隊里的首席專家判斷,初步判斷老人是心臟問題,需立即送往醫院。”孫艷軍立即聯系了東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到半小時,縣域醫共體總醫院——哈密市中心醫院的120急救車便到達現場,將老人送至醫院,及時做了冠脈支架手術。
在孫艷軍的重點管理下,老人的身體狀況不斷向好。“孫大夫是我的救命恩人。”李兆軍說。
為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能力,我區采取“請進來+送出去”方式,持續加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截至目前,累計輪訓基層全科醫生50人、骨干醫師346人、鄉村醫生1600人。下半年還將為基層醫療機構培養本科、專科訂單定向醫學生1290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