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 >   >  正文

遇見非遺丨把非遺“搬”進體驗工坊

評論

天山網-新疆日報 記者阿比拜


(相關資料圖)

檢查木模、放好植物染料、擺好拓印桌……第六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新疆館,新疆抱薪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程榮江這幾天都早早趕到,為體驗非遺手工技藝的觀眾做好準備工作,“每天都會用掉好幾瓶植物染料,講解得嗓子都有些啞了。但問的人越多,我就說得越興奮。”

敦煌文博會上,新疆館內非遺手工技藝體驗展示區。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阿比拜攝

模戳印花布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用手工雕刻圖案的梨木木模,蘸上各種天然的植物、礦物染料,戳印到手工紡織的土白布上,使多種不同的圖案組合在一起,形成彩印花布。“我非常喜歡去看非遺技藝,別人跟著景點旅游,我是跟著非遺游新疆。”在十幾年的走訪中,程榮江發現新疆非遺文化得到了充分保護,但有些非遺項目因為生活中不多見,“養在深閨人未識”。如何讓這些非遺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他經常思考的問題。

敦煌文博會上,新疆館內非遺手工技藝體驗展示區,觀眾正在體驗木刻年畫。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阿比拜攝

敦煌文博會上,新疆館內非遺手工技藝體驗展示區,觀眾正在體驗木模戳花技藝。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阿比拜攝

退休前當老師的程榮江,經常利用課余時間,給孩子們講述新疆非遺的保護傳承案例,“那時我就想,如何能把這些非遺搬到教室里,讓孩子們親眼看看。”

2017年,他去英吉沙縣文化館參觀,發現了一家木模戳印花技藝體驗館,游客不僅可以親身體驗木模戳花,還可以現場觀看非遺傳承人制作,由此深入了解這項非遺技藝。這次旅行給了他很大的啟發,那就是將這個體驗館“搬”到生活情景中,讓更多人了解。

2020年退休后,程榮江在兵團五一新區創辦了一家新疆非遺手工體驗工坊,精心篩選木刻年畫、桑皮紙制作、木活字印刷術、剪紙、木模戳印花技藝等,讓游客可以親自設計模板、印刷、制作,也可以通過音視頻方式了解非遺文化。

敦煌文博會上,新疆館內非遺手工技藝體驗展示區,工作人員正在講解。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阿比拜攝

他邀請附近的學校學生、社區居民來工坊體驗,通過社交媒體發布短視頻打開知名度。短短2年間,不僅工坊日漸紅火起來,也吸引來一些非遺傳承人及企業合作。如今,程榮江有了更大的夢想,那就是將自己的非遺手工體驗工坊開到更多地方,為此,他連續參加了深圳文博會和敦煌文博會進行推介。

敦煌文博會現場,來自甘肅的一家連鎖民宿店老板馬寶現場與他簽訂了意向訂單,準備將這個手工體驗作坊“搬”到武威市,讓更多人體驗、了解非遺文化。

“通過非遺宣傳新疆是我一直的夢想,今后我還會不斷納入更多非遺手工技藝,豐富工坊內容,邀請非遺傳承人巡回展示,讓大家充分感受非遺的魅力。”程榮江說。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