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近日,昭通市巧家縣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科技特派團團長、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平研究員及特派團成員、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蠶桑蜜蜂研究所白興榮研究員,西南大學潘敏慧教授,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肖文福研究員等專家組團再赴昭通市巧家縣,推進由科技部批準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項目“巧家縣蠶桑產業提質增效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的實施。
該項目是由科技部批準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鄉村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與集成應用”的重點專項,由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蠶桑蜜蜂研究所、巧家縣長江絲綢公司、西南大學共同承擔,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蠶桑蜜蜂研究所白興榮研究員為項目主持人。項目重點針對巧家縣桑園與蠶室等基礎設施相對落后、養蠶規模小、機械裝備利用水平低、生產勞動強度大、生產方式與產業組織化管理落后、蠶桑生產力水平總體偏低、規模效益和綜合效益不明顯等問題,通過引進篩選抗性蠶、桑品種,推廣小蠶工廠化共育、蠶桑病蟲害綠色防控、資源多元化利用等關鍵技術,建立蠶桑健康高效種養技術模式,推動巧家蠶桑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發展,實現巧家縣蠶桑產業的提質增效。
截至目前,項目組在巧家縣白鶴灘鎮舊營村發展了500畝蠶桑產業示范園,新建灌溉溝渠10.4千米、新建標準化小蠶共育室6間、新植優良桑樹品種16.2萬株、引進抗性家蠶種2個、推廣小蠶省力化切桑機110臺、推廣優質方格蔟8萬蔟、進行蠶病綜合防控和優質高產家蠶飼養技術培訓5次,培訓農技人員、養蠶大戶和蠶農共計420人次。
9月3日至5日,專家組一行來到白鶴灘鎮舊營村,進一步指導新植桑樹的管理、桑園“糧-桑”套種、小蠶共育室養蠶技術、大蠶病害防控等。在巧家縣國家科技特派團專家組的協同努力下,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項目順利實施,科技的力量有力助推巧家縣蠶桑產業發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