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們,觀眾喊你體驗生活去
近日,又有多部“行業+愛情”的都市偶像劇開播,劇中的愛情部分雖然很甜,但涉及到角色的行業、角色職業的部分,很多時候劇情漏洞百出,引發觀眾的吐槽。觀眾經常呼吁都市劇編劇們都去上上班,去體驗生活,但“行業+愛情”模式的偶像劇一直在爭議中越拍越多。
為造看點犧牲專業性
從律師、檢察官、談判官,到公關、翻譯官、房產中介,再到職業游戲選手、消防員和航天員,這兩年國內職場劇把視角肆意地伸到了各個行業、各個領域。“行業+愛情”類的都市劇中,雖然新鮮的行業和角色職業帶來了觀劇新鮮感,但若是寫不好、拍不好,往往成為被吐槽的靶子。
比如《你微笑時很美》就拍成了電競行業的反面教材,被不少電競選手和粉絲指出劇情“不專業”。一般情況下,一方選手PK掉對方主力后,會火速開團戰,但該劇中選手卻口喊:“三、二、一,開團!”有網友說:“等你喊完口令,黃花菜都涼了。”有專業選手指出,現實中的電競選手每天訓練達8小時以上,頸椎、腰椎等都有傷病。但在該劇中選手們吃喝玩樂、逛酒吧竟然拿到世界冠軍。劇中女主角一路開掛地進入重要比賽,被網友認為這種暗箱操作不尊重行業。
熱播劇《你好,火焰藍》中消防員的責任感、專業性、紀律性等的呈現比較專業,據說是請了專業消防專家做指導,保障涉及消防內容的劇情沒有太大漏洞,但該劇跟男主角搭戲的女醫生這條線上,卻有很多被觀眾吐槽的點。女主角作為醫生,在劇中遇到很多緊急情況,其中不少案例都具有爭議性,觀眾希望編劇在創作時能夠避免這種有槽點的醫療場面出現。比如,在野外訓練中,女主角在山谷中發現了一個因摔傷而導致創傷性氣胸的傷者,女主角判斷不立即手術引流會有生命危險,現場就做了手術,但有觀點認為這樣的手術一定要在絕對無菌的情況下實施,劇情缺乏嚴謹性。此外,在火災堵車現場“生孩子”的劇情也被議論較多,有觀眾認為孕婦有糖尿病,身體虛弱,容易細菌感染,應立刻上救護車入院。而且女主角摘口罩、脫手套逗新生兒的畫面也被大力吐槽。編劇創作了很多這種緊急的場面,醫生每次出場幾乎都在缺乏醫療工作嚴謹性的場合下工作,這種設定更多是拼湊職業劇情,服務于主線、增強看點,犧牲了職業的專業性。
熱播的《心跳源計劃》女主角是高端科學家,研究癌癥的治療,但所處的卻是亂糟糟的職場斗爭環境,在國外論文被導師剽竊,回國后被其他女科學家排斥,實驗室里的科學家不是嚼舌根就是八卦,上司為騙取科研經費偽造數據,認真搞科研的鏡頭幾乎沒有。觀眾希望編劇別只拿“宮斗”思維來創作,科學家可以寫,但不應該這么被“抹黑”,即便是在劇中。
有的編劇自我降低門檻
當下很多都市劇之所以感覺編劇們在閉門造車,主要是絕大多數都市劇改編自網絡IP,編劇們對主角的行業沒做深入的了解。沒去體驗生活,就開始改編。如果編劇和導演不了解醫療、科研、商場真實環境,怎么能寫出真實感強烈又有邏輯的畫面呢?觀眾呼吁編劇們去上個班再寫作,其實就是希望編劇們多去自己所寫的行業采采風,感受一下真實環境。
很多都市劇都想通過行業、職業來拓展題材拍出新鮮感,但創作時又不深入各行各業體驗生活。有編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現在很多編劇創作,迎合市場、迎合制片人、迎合導演,這不是某一個編劇的狀況,是大部分編劇的狀況。“這種工作模式容易造成態度上的固化,網劇、網絡電影創作速度特別快,不會去要求你有太高的編劇技巧。編劇們都知道這些影視作品本質上仍舊是一個娛樂商品,其中藝術的成分很有限,或者沒有。”
這一類編劇的創作模式,跟精品劇的編劇創作天差地別。《閩寧鎮》的編劇王三毛說,在接到創作任務后,他們從閩寧鎮采訪到西海固,又從西海固采訪到福建莆田,深入了解了很多精彩的人物和事件,寫的都是真實的生活、真實的情感、真實的猶豫,劇中有的人物甚至是采風中挖掘到的真實人物本色出演完成的。《香山葉正紅》《國家孩子》等作品的編劇柳樺稱,《國家孩子》劇中主人公也都有真實存在的原型,柳樺和他們因為采風而熟識,加之年齡相近,讓他能更好地將人生體會置于角色身上,最終效果很好,觀眾看了很喜歡。柳樺說,一次采風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就反復采風,跟被采訪人生活在一起,才有了特別的收獲。
哪一天都市劇編劇也能以真實的人性感情、真實的都市生活做根基,熒屏上就不會充斥這么多“懸浮劇”,觀眾也不會見了“行業+愛情”劇就躲。無論是國產劇還是國外劇,那些經典的職業劇的編劇沒有哪個是閉門造車的,都有豐富的專業背景和社會閱歷。不能扎實地描摹生活的都市劇,除了被吐槽還能留下什么?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