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月僅1元”“免費送保障”……針對部分保險機構在通過廣告引流開展互聯網保險銷售業務過程中,存在過度營銷、誘導消費等問題,北京銀保監局近日發布風險提示:免費保障有套路,理性消費多警惕。
套路一 首月僅1元。北京銀保監局稱,首月1元不等于月月1元,很多情況下實際上是將首月應交的其余保費均攤到剩余的保費中收取。
套路二 免費送保障。一些互聯網銷售平臺設有“免費領取”頁面,以“免費”為噱頭,用“再不領就沒了,真的不要錢”“僅限當日免費領取,領完為止”等宣傳語吸引消費者,實則誘導消費者購買收費的保險產品。
套路三 手機抽獎。一些互聯網銷售平臺設置“手機抽獎”界面,消費者一旦點擊進去,頁面通過多次跳轉,最后出現收費的保險產品購買界面。而經過多次跳轉,消費者很容易忽略頁面實際信息,在不知不覺中購買了保險產品。“在實際中,上述套路還往往與共享單車、充電寶等消費場景緊密結合,這種廣告引流轉化的模式極易產生誤解,引發消費投訴糾紛。”北京銀保監局相關負責人說。
那么作為消費者,在通過互聯網渠道購買保險的過程中,該如何避開這些套路呢?北京銀保監局支了三招。
一是不貪小利。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免費”可能是商家為了吸引流量,或是為了獲取大量消費者數據而使用的營銷手段,不要因小失大,落入虛假宣傳的圈套。
二是看清產品費率。理性看待“首月1元”等宣傳語,首月保費是1元,實際上后續會有更多的保費投入,在購買保險產品前一定看清產品費率,了解每個年齡段,每個月需要繳納多少保費,在了解且接受的基礎之上,再有針對性地進行投保。
三是務必樹立理性消費理念。
仔細、全面了解保險產品信息,在暢享互聯網技術帶來的消費便利同時,審慎點擊、確認相關內容,理性投保,切實維護好自身合法權益。
據悉,針對上述問題,北京銀保監局上半年印發了《關于專項整治北京地區互聯網保險營銷宣傳有關問題的通知》,全面叫停保險公司、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在京發布存在過度營銷、誘導消費問題的營銷宣傳廣告。消費者如果遇到套路宣傳,可向監管部門投訴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