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當你陷入甜美的睡夢中,突然耳邊傳來嗡嗡嗡的聲響,由遠及近……燥熱的時令,總是有蚊子擾人清夢,讓人不得安眠。
6月30日,來自美國康州大學、清華大學和深圳傳染病研究院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蚊子更青睞感染了寨卡病毒和登革熱病毒的老鼠和人類,從而導致疾病傳播的風險增加。目前該論文已經發表在6月30日的《細胞》期刊上。
研究人員在試驗初期提出一種設想,即登革熱和寨卡病毒可能以某種方式操縱宿主以吸引蚊子。畢竟瘧疾和一般炎癥都會改變人的氣味。他們認為,感染了登革熱和寨卡病毒的患者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
據此,研究人員開展了一系列實驗。首先,研究小組測試了蚊子是否表現出對受感染小鼠的偏好。相比健康的對照組,蚊子顯然更愿意叮咬實驗組中的感染者。
其次,研究人員分析了受感染小鼠和健康小鼠皮膚上的臭味分子。他們確定了幾種在受感染動物身上更常見的分子,并對它們進行了單獨測試,并將它們應用于健康老鼠和人類志愿者的手上,發現一種苯乙酮這種有氣味的分子對蚊子特別有吸引力。從人類登革熱患者身上收集的皮膚氣味劑顯示出同樣的結果:分泌的苯乙酮越多,對蚊子越有吸引力。
其中一名研究人員說道,下一步是分析更多的登革熱和寨卡病毒患者,看看皮膚氣味與微生物組的聯系是否普遍存在于現實情況,并看看異維A酸是否能像減少老鼠體內的苯乙酮一樣,有效減少病人體內的苯乙酮。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論文原文: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17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