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   >  正文

天天新資訊:不是江浙滬,也不是北廣深!誰才是中國經濟增長最猛的省市?

評論

巨變,正在我們的身邊悄然發生!

過去十年,我們見證了中國經濟突飛猛進,GDP總量邁過百萬億大關,人均GDP超過1.2萬美元,躋身前列。過去十年,我們也親歷了中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網絡,網民人數突破10億人大關,連續9年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網絡零售市場……


(資料圖片)

與此同時,區域經濟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的省市逆勢崛起,站上浪潮之巔,但也有的省市不幸掉隊,成為“時代的眼淚”。

過去十年,中國城市格局究竟發生了怎樣的大洗牌?誰又是中國進步最快的省份?隨著多個省市近日相繼召開“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這個答案呼之欲出。

01

城市實力就是經濟實力

沒有什么能比經濟指標更能衡量一個地區的實力了。

通過對比過去十年(2012年-2021年)的GDP數據可以發現:西藏、貴州、云南,這三個省份的增幅一騎絕塵,過去十年,它們的GDP總量增長了將近2倍;巧合的是,這三個增速最快的省份都在西部地區。

(數據來源:各省市統計年鑒)

縱觀“增幅冠軍”西藏的GDP構成,第三產業是對其經濟增長貢獻率最高的產業,從2012年起占比就未跌破過54%,2015更是高達58.2%,其中旅游業功不可沒,對西藏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率達三成。雖說,西藏GDP增長展現出喜人的勁頭,但放在全國來看,GDP總量還是偏弱,甚至不足經濟大省廣東的1/60。

(數據來源:公開數據)

而貴州的逆襲,一是抓住了國家幫扶的機會二是撞上了產業的風口。過去十年,貴州收到來自中央的轉移支付超過2萬億元;另一方面,近幾年貴州新能源產業增長也突飛猛進,此外,貴州還緊抓“東數西算”新機遇,成為全球大數據基礎服務基地。

要知道,“東數西算”是繼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南水北調之后的又一國家級特大工程,對我國數據經濟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也將是西部一些省份逆天改命的機會。

而像廣東、江蘇、北京、上海,這樣的強省強市,雖然GDP增幅并不突出,但也基本能跑贏全國大盤。

反觀GDP增幅倒數前三名,則全被東北包攬。黑龍江過去十年的增速更是只有9%,遼寧和吉林也只有11%,幾乎停滯不前。經濟失速、產業衰退,成為這十年來貼在東北身上的標簽。

東北是中國的大糧倉、重工業基地和面向東北亞的重要窗口。跟很多大城市相比,東北中心城市的各種自然資源、產業基礎,甚至科技實力并不落后,但是因為一些沉重的包袱,牢牢地束縛了東北經濟的發展。

如果從GDP總量排名來看,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廣東、江蘇、山東這三省仍然牢牢占據前三位置。雖然排名未發生變化,但三者之間差距卻肉眼可見地拉大。

目前廣東是唯一一個GDP邁過12萬億的省份。如果把廣東省看成一個經濟體參與世界排名,它的GDP已經超過韓國,挺進世界前十,能夠打敗96%的國家和地區。而早在2012年,廣東和江蘇、山東之間的差距還只有3000億和7000億,但到了2021年,差距已經擴大到了8000億和41274億。也就是說,廣東與山東之間足足相差了一個河北省

與此同時,浙江和山東之間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目前相差不足1萬億元,前者趕超后者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浙江省在新一輪經濟規劃和發展目標中提出,到2027年底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2萬億,相當于要完成5萬億的增長目標,比過去十年的增量還要高。而山東今年5月宣布,5年后人均GDP要提升到11萬元。按照山東現有人口10169萬人的體量計算,通過人均反推,5年后GDP總值為11萬億左右。 

就算山東省這個5年目標是截至到2026年的話,到2027年它的經濟總量也就勉強在12萬億左右,即和浙江省相當。但是,浙江在其他經濟核心指標方面毫不遜色于山東,這也是浙江省喊出12萬億目標的底氣所在,超越山東也可能是遲早的事。

從排名變化來看,過去十年,重慶是進步最快的省份,從2012年的23名上升到2012年的16名,進步了7名;同時重慶也是繼四川之后,第二個GDP超越遼寧的西部省份。

不幸的是,遼寧也是排名下滑最快的省份,足足下滑十名,差點掉出前20。而排名出現下滑的省份中,除了廣西外,其他全部來自北方,包括河北(-6)、內蒙古(-6)、天津(-4)、黑龍江(-8)以及吉林(-4)。

這也就引發了另一個關注的焦點——經濟重心轉移,南北差距取代東西差距

長期以來,以胡煥庸線為標志,東西差距始終是我國區域經濟面臨的重大課題。

但隨著西部大開發等戰略的推進,東西差距呈現收縮之勢。與此同時,南北差距則不斷擴大,“南北差距”取代“東西差距”正在變成現實。

數據顯示,1978年,南北地區經濟總量占全國比重分別為53.7%、46.3%,差距僅為7.5個百分點。到了2020年,南方經濟比重上升到64.8%,北方進一步降低到35.2%, 差距擴大到29個百分點,達到歷史之最。

南北差距擴大,是自然地理、氣候環境、產業轉型、人口流動、營商環境差異等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基于產業升級、創新驅動和人口流動的現實,未來南方差距擴大勢頭或會有所收縮,但短期難以逆轉。

02 

“中三省”令人意外

人口的變化不僅僅是人口數量的增減,更重要的是其背后蘊藏的區域發展潛力的變化。

過去十年,中國人口的流向如何?哪些城市在虹吸,哪些城市在流失?我們通過收集過去十年來31省市的主要人口數據,試圖編織“中國人口變化趨勢”。

而這組數據,也透露出中國人口的大變遷。

從十年變化趨勢來看,大部分省份人口都在增加,只有8個省份人口呈現收縮之勢。廣東、山東、河南這三個省份,依舊是中國人口大省。而自2008年超越河南以來,廣東已經連續14年蟬聯“人口第一大省”。

分區域來看,過去十年,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人口進一步集聚。2021年,東部地區人口占39.93%,中部地區占25.83%,西部地區占27.12%,東北地區占6.98%。與十年前相比,東部地區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個百分點,中部地區下降0.79個百分點,西部地區上升0.22個百分點,東北地區下降1.20個百分點。

地區間的人口差距明顯拉大。

如果從常住人口增量來看,廣東省和浙江省無疑是最大的贏家。過去十年,廣東常住人口足足增加了2090萬,體量相當于整個北京市的人口。浙江增加的人口也在千萬級以上,并且人口增長后勁完全不亞于廣東,十年增幅在19%以上。

而在人口收縮的8省中,東北三省又毫無懸念統統上榜,并且是人口減量最大的三個省份。近幾年,東北人口已經是老生常態的話題,大家見怪不怪。但是,在這些習以為常中,天津似乎成為一個“意外”

過去十年,天津常住人口減少5萬,是四大直轄市中,唯一一個出現常住人口負增長的地區,也是人口收縮省市中唯一一個經濟發達地區。雖然“5萬”這個數字看起來并不多,放在1373萬的人口總量中也剛夠得上零頭,但對于天津這樣一個沿海發達省份來說,似乎顯得很“刺眼”。

其實這從天津的GDP就能看出端倪。

2021年,天津GDP為1.57萬億,在全國排名下滑4位至24名,在它前面的是新疆,后面的是黑龍江。而且天津GDP增長乏力,過去十年的增幅遠不及一些西部省份,工業生產總值甚至倒退至2010年水平。即使放到城市間進行對比,天津目前也已經跌出了全國前十。

要知道,早在十年前,天津在全國GDP五十強城市中還能排到第五,GDP體量直逼深圳和廣州。要吸引人口回流,天津必須在推動經濟和產業發展方面下苦功夫。

實際上,常住人口增幅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人口自然增長(出生人口-死亡人口),一個是人口機械增長,而后者才能真實地反映一個地區對人口的吸引力

比如表面看起來,山東是一個大贏家,通過“虹吸”各地人口晉升為全世界罕見的一億人口大省。但剔除十年人口自然增長的555萬,山東竟然是人口凈流出的。換句話說,山東過去十年的常住人口增量主要靠新生人口推動的。

而這樣的一幕還發生在多個省市身上。

在常住人口增量中,還只有8個省份出現下滑,但到了人口機械增量這一欄,已經增長到了16個,這還是在缺少海南、西藏、新疆、云南四個省份的數據上得出的結果。

除了東北三省外,中部省份的人口流失也不容樂觀。湖北、安徽、江西和湖南這四個省份人口流失了將近1000萬。很難想象,這個數據幾乎和東北三省流失的人口相當。

而這些省份流失的人口大部分流向了廣東、江浙一帶。畢竟,經濟的風向就是人口的流向。

好在很多人口流失省份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峻性,在新一輪的城市競爭中變得更加敏銳了。例如山東正通過經濟轉型促進形成“經濟發展—人口集聚”的良性循環,并利用城市新戰略來提升自身吸引力,進而增強區域人口的粘性與活力。

03

城鎮化率還有提升空間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城鎮化率。

過去十年,我國的城鎮化率由53.1%上升到了64.7%,已經顯著高于56%的世界平均水平。但跟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大約20%的提升空間。

這意味著,我們雖然告別了城鎮化高速增長時期,但未來增長空間仍然可觀。更直白來說,這可能就是未來不小的住房增量空間

不過具體到不同的省市,還是存在一些顯著的差別。

比如從數據來看,上海、北京、天津、廣東、江蘇、遼寧、浙江、重慶八個省份城鎮化率都已經超過了70%。與十年前相比,省市數量增加了一倍多。

在這八個省份中,上海、北京、天津都超過了80%。其中,上海的城鎮化率為89.3%,北京的城鎮化率為87.5%,天津也達到了84.88%。按照中國城鎮化率的天花板可能在85%左右測算,這三個直轄市的增長空間非常有限。

一般來講,當一個地區的城鎮化率低于30%的時候,城鎮化增長較慢;高于70%的時候,城鎮化增速也較慢;而處于城鎮化率30%到70%區間的時候,一般增速要更快。

照此計算,我國仍有不少省份處于城鎮化率高速增長期。

在這些省份中,一些人口大省人口總量大,農村人口總量較高,未來城鎮化潛力很大,比如河南、安徽、四川、湖南、廣西。總體來說,人口密集、城鎮化率又比較低的區域主要集中在黃淮海平原和西南地區。

而反過來,城鎮化又是拉動消費、投資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引擎,是未來一段時期內經濟增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推動力量。

高盛投資管理部就曾預估,城鎮化率每提高1%,就會帶動中國GDP 1年內增長0.8%,5年內增長3.5%。這與近期一個關于中國城鎮化和經濟增速的學術研究不謀而合:即中國城鎮化率每提高1%,GDP長期將增長4.8%。

總之,十年發展,十年巨變。

過去十年,不同省市的興衰沉浮成為這個時代最生動的注腳,有的省市一路高歌、有的省市逆襲翻盤、也有的省市停滯不前……下一個十年,相同的一幕又將在哪些省市上演,我們拭目以待。

前瞻經濟學人APP 產業觀察組

更多行業研究分析詳見:

【1】《2022-2027年中國汽車后市場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

【2】《2022-202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

【3】《2022-2027年中國汽車保險行業市場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政策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指南、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參考資料:

【1】《最新數據出爐!山東,會成為下一個東北嗎?》 黃漢城財經

【2】《中國城市GDP增速十年競賽,誰嚴重掉隊?》吳曉波頻道

【3】《浙江省的GDP目標要趕超山東省,難度大嗎?》Data居士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