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   >  正文

全球即時:第二十四屆高交會先進制造展暨2022新能源制造產業服務高峰論壇圓滿落幕!

評論

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助力新能源產業發展,11月17日,高交會先進制造展組委會聯合前瞻產業研究院、工控兄弟連、工業服務聯盟等組織,在深圳隆重舉辦了第二十四屆高交會先進制造展暨2022新能源制造產業服務高峰論壇,為產業鏈各環節企業提供創新思路、共同探討,推動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本次高峰論壇上,前瞻產業研究院院長、加州伯克利大學分校博士徐文強先生特別邀請到前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光伏太陽能中心主任、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肖旭東教授,俄羅斯國家科學院院士、青島大學可持續能源與資源研究院負責人孫琦教授兩位能源領域資深院士專家撥冗出席,與線上線下的1000+觀眾分享了他們對于新能源產業的關鍵技術路線的真知灼見。


(資料圖片)

此外,深圳吉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國際IEC/TC23/SC23K專家陽如坤,蘇州智運維CEO、工業服務聯盟秘書長彭國華等來自工業制造和工業服務的多位專業人士也出席并分享了自己的行業視角。

肖旭東教授為現場觀眾詳細解讀了疊層太陽能電池技術對于“3060”雙碳目標的重要性,以及PSC Tandem相比于Traditional Tandem所帶來的性能優越性,并帶領大家一起暢享了未來太陽能汽車的技術可能性。通過疊層太陽能電池,我們將可以極大地解決汽車車體上空間過少無法安裝足夠提供車輛行駛能量面積的太陽能的問題,從而在有限的車體上,將太陽能電池的面積疊層化、最大化。

隨后,徐文強院長帶領大家由淺入深梳理并展望了鋰電池產業的發展簡史與市場前景。徐院長認為,目前鋰電池產業的發展還極大受制于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低溫性能和使用壽命等特性。鋰電池的能量密度遠低于汽油,且對于運行環境的溫度有著較為苛刻的要求,諸如此類的特性都制約著鋰電池產業的發展。

那么有哪些鋰電池技術是未來重點的發展方向呢?徐院長認為,磷酸鐵鋰與三元鋰都各有千秋,將可分別滿足不同市場需求,而電解液仍有著極大的技術提升空間。

接下來,在孫琦院士、肖旭東院士、工控兄弟連創始人吳益宇的共同見證下,前瞻產業研究院重磅發布《中國新能源產業白皮書》。

在國家特聘低碳專家徐院的指導下,《中國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白皮書》結合前瞻24年來對產業的數據沉淀與研究團隊的結晶,凝聚而成的高質量新能源產業全景剖析。

白皮書在20大的戰略引領下,以新能源產業鏈為牽引,對新能源產業的現行政策、發展現狀、關鍵技術、投資機會與風險等幾個方面進行了梳理。

隨后,徐院長特意為現場來賓進行了白皮書的精華解讀。其中徐院長提到,白皮書解答了為什么氫能是最重要的清潔能源之一的問題。究其原因是電氣化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要滿足各種應用領域的降碳效果,仍然需要可持續燃料的發展。然而制氫和儲氫的難題是制約氫能發展的關鍵難點。徐院、孫琦教授和遠在澳洲的張東柯院士作為能源發展領域的領軍人物,在國內最早提出“使用液氨作為儲氫的載體”,推動了我國能源領域的發展。

在圓桌環節中,徐院長表示他對于新能源產業的最后一個環節——電池回收問題相當地關注。這引起了楊文廣總經理的共鳴。只有解決好最后一個環節,新能源產業才能夠形成一個真正良性可持續的閉環。

在下午的論壇上,圍繞“氫能+工業”的發展問題,孫琦院士從能源革命的角度解讀了氫能產業的挑戰和機遇。孫院士認為,氫能將與電能成為未來能源體系的兩大支柱,在未來氫能源產業將成長為一個將超萬億的市場。然而如今,正如同徐院長在上午所提到的,制氫和儲氫技術仍未成熟,從經濟效益和安全性能來看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針對氫能領域的發展,現場觀眾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孫琦院士答觀眾問時表示,隨著氫能技術的發展和安全性的提升,相信氫能項目的研發限制將在未來逐步放開。

在徐文強院長的帶領下,「前瞻碳中和戰略研究院」將聚焦碳中和領域的政策、技術、產品等開展研究,瞄準國際科技前沿,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圍繞“碳中和”開展有組織、有規劃科研攻關,促進碳中和技術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為企業創新找到技術突破口,為各級政府提供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路徑管理咨詢,幫助各大單位節能減排低碳轉型提供解決方案, 促進綠色低碳和高質量發展。

持續一天的高峰論壇在現場來賓的密切交流當中圓滿落幕。全場的直播回放請關注“前瞻經濟學人APP”微信視頻號,讓我們共同期待下一次的交流盛會!

標簽: 智能制造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