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美國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展示了世界上首個能夠工作頻率超過100吉赫茲的機電諧振器,該成果有望極大推動無線通信和機械量子系統的發展,相關研究成果已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電子》雜志上發表。
高頻率工作的諧振器一直是電子領域的追求目標,因為這將使得通信速度更快。在亞太赫茲范圍內,即100-300吉赫茲之間,存在許多科研團隊在開發這樣的諧振器。
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使用了一個毫米波諧振器,并將其集成到一個懸浮的鈮酸鋰平臺內,這樣就能在亞太赫茲范圍內實現高效的機電轉換,同時,這也使得科學家得以獲得世界上首個能夠工作頻率超過100吉赫茲的機電諧振器。
研究人員指出,工作頻率越高的機電諧振器越能成為無線通信中的“幕后驅動因素”,若諧振器的工作頻率達到100吉赫茲,那么未來的通信設備就會獲得更加大的帶寬,這可能會成為這項工作最大的技術影響。
此外,這種在高頻率下運行的諧振器對機械物體的量子現象也具有重大的影響力,這是因為它們能夠在絕對零度之上的溫度范圍內維持量子基態。
研究人員解釋道,諧振器在更高的頻率下工作就意味著它不會那么容易受到熱噪聲的干擾,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熱噪聲會干擾信號傳輸和量子計算。
目前,耶魯大學科學家的新研究成果已經引起了電子領域的廣泛關注。科學家們正在深入研究這種高頻率工作的機電諧振器的各種性質和應用,希望能夠為無線通信和量子計算等領域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通信設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政策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指南、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