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2021年,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馬延和團隊,成功在實驗室中首次實現從二氧化碳到淀粉分子的全合成,效率約為傳統農業生產淀粉的8.5倍。
2023年5月27日,馬延和表示,目前科研團隊建立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噸級中試裝置,正在進行測試,“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在理論、技術和工程上同步推進。
馬延和說,將二氧化碳作為工業原料,實現農業產品、石化產品的生物合成有廣闊前景。去年,美國科學家分析認為,二氧化碳人工合成碳水化合物是解決溫室氣體排放和糧食安全“一石二鳥”的重大戰略,呼吁全球多學科科學家協作,加快推進實現10億噸/年規模的商業可行性。一旦實現,和農業種植相比,土地節約將高于500倍,用水將節約1300-1600倍。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09-2019年,我國碳排放量由77.1億噸提升至98.3億噸,穩居世界第一。2020年由于我國疫情防控得當,各行業較快復蘇,碳排放量達到99.7億噸,同比增長1.4%。2021年,受復工復產疊加極端天氣頻發導致的電力需求上漲,2021年中國碳排放總量再次增加,達到105.9億噸。
減少碳排放,增加碳回收已是一項亟需改變的事情。預計隨著該技術的產業化成熟,不僅能夠助力我國碳回收事業,也將增加淀粉產量,是一項雙贏項目。
馬延和說,農業工業化是范式變革的機遇。“隨著綠色能源的發展,一個可以改變農業、工業格局的戰略機會窗口已經開啟”。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產業技術趨勢前瞻及投資價值戰略咨詢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政策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指南、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