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   >  正文

我國首個量子信息技術國家標準正式發布 為量子計算技術標準化打下基礎【附量子信息行業發展前景預測】

評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從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了解到,我國首個量子信息技術領域國家標準《量子計算 術語和定義》通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已于近日正式發布,將于今年12月1日實施。該標準是全國量子計算與測量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首個獲批發布的國家標準,其規范了量子計算通用基礎、硬件、軟件及應用方面相關的術語和定義,為量子計算領域相關科研報告編寫、標準制定、技術文件編制等工作提供規范指導。

據介紹,該標準的發布,有利于避免本領域術語使用的歧義和誤解,減少所有利益相關者的概念混淆問題,為科研人員、技術人員、企業、潛在客戶等提供共同語言,進一步推動量子計算技術研究、交流與應用,為未來實現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提供重要支撐,為量子計算技術標準化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以量子計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測量為代表的量子信息技術已成為未來國家科技發展的重要領域之一,這三大技術的應用領域廣泛,具體如下:

目前,國家層面的量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暫未出臺,參考中國信通院對量子信息領域的發展定位及應用前景,“十四五”期間,我國量子信息產業的發展目標各有不同、各有側重。

其中,量子計算側重于突破經典計算極限的算力飛躍、量子通信技術側重于服務經典通信加密、量子測量注重實現物理量測量和信息獲取的精度、分辨率、穩定度等。

在省市層面,根據山東濟南市發布的《濟南市量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2年)》,至2022年,濟南市將力爭實現量子信息產業規模20億元;至2030年,實現量子信息產業規模300億元。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表示,我國科學家已經實現了255個光子的九章3號計算原型機,它針對特定問題的求解能力已經比經典的超級計算機快億億倍。在量子計算領域,希望在未來的5年可以達到對數百個量子比特的相關操縱,構建專用的量子模擬器幫助理解一些復雜物理系統規律。比如高溫超導的機理,量子霍爾效應等等。通過10~15年的努力,希望能夠操縱上百萬個量子比特,并實現量子糾纏初步構建可編程的通用量子計算機。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行業相關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量子通信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策略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