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據中國網消息,最高檢于6月5日上午10時召開“生態檢察助力美麗中國建設”新聞發布會,通報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檢察工作情況,發布《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檢察白皮書(2018-2022)》及相關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八檢察廳廳長胡衛列表示,全國檢察機關積極穩妥開展涉碳領域辦案工作,為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提供法治保障。最高檢本次發布檢察機關服務保障碳達峰碳中和典型案例10件,涉及破壞林地濕地、危害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非法篡改環境檢測設備數據、非法排放溫室氣體、違規拆解報廢機動車、非法傾倒污泥等領域問題。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貫徹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要求,依法保護生態系統固碳功能。森林、草原、濕地、海洋等是碳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檢察機關融合發揮刑事、公益訴訟等檢察職能作用,助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鞏固提升生態碳匯能力。山東省榮成市檢察院辦理張某等14人非法捕撈水產品掩飾、隱瞞犯罪所得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時,積極運用“刑事打擊+公益訴訟+生態環境修復”模式,探索使用海草種植作為補充替代性修復方式,有效發揮海草固碳釋氧能力和資源養護優勢,改善近海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二是開展應對氣候變化檢察履職,推動治理非法排放溫室氣體問題。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推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已成為社會共識。檢察機關聚焦高耗能高碳排放項目建設、能源運輸等行業領域問題依法能動履職,取得務實成效。陜西省志丹縣檢察院針對運輸槽車擅自開閥泄壓排放氣化天然氣(簡稱BOG)影響大氣環境及公共安全隱患問題,依法開展行政公益訴訟,推動公安、生態環境、應急管理、交通運輸等部門聯合整治,并完善相關監管機制。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偷排現象基本杜絕,2022年5月至6月,進入志丹縣BOG回收企業的液化天然氣槽車數量同比增加9倍,回收的BOG同比增長9倍。
三是深入踐行恢復性司法理念,探索適用認購碳匯方式履行生態損害賠償責任。生態環境司法主要目標是修復生態、保護環境公共利益。檢察機關在辦案中引入“碳匯”修復理念,探索適用認購碳匯替代生態損害賠償,破解原地難以補植復綠、生態服務功能期間損失無法修復、當事人修復能力不足等難題。貴州省劍河縣檢察院針對某水投公司水庫項目非法占用林地問題,依法辦理民事公益訴訟案。該公司委托第三方公司編制方案,投入資金34.3萬元,補植樹木4800余株,播撒草種100多千克,并自愿認購1423.7噸碳減排量,彌補生態服務功能期間損失。
四是助推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提升綠色低碳發展水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依法懲治生態環境違法犯罪的同時,引導企業綠色轉型,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江蘇省沭陽縣檢察院針對篡改環境監測設備數據以及違規排放污染物等違法行為,督促支持行政機關與涉案企業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引導企業采取替代性修復方式,有序開展光伏發電項目、余熱發電項目及提標改造項目等節能降碳技術改造與清潔化改造,促進綠色轉型。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