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指出,在全球利率上升的背景下,全球增長已大幅放緩,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EMDE)的金融壓力風險加劇。
全球增長預計將從2022年的3.1%放緩至2023年的2.1%。在中國以外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長率將從去年的4.1%下降至今年的2.9%。這些最新預測反映了對全球經濟體增長前景的廣泛下調。
迄今為止,近來發達經濟體的銀行業困境給大多數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造成的危害較為有限,但形勢十分危險。隨著全球信貸條件日趨收緊,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當中有四分之一實際已無法通過國際債券市場融資。這給存在信用度低等深層脆弱性的EMDE帶來尤其嚴重的影響。這些經濟體2023年的增長預期不到一年前預測水平的一半,這使它們在額外沖擊面前更加脆弱。
(相關資料圖)
世界銀行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兼高級副行長英德米特·吉爾表示:“世界經濟正處于險境。除東亞和南亞以外,經濟增速遠遠達不到消除貧困、應對氣候變化和補充人力資本所需的水平。2023年的貿易增長速度將不及新冠到來之前的三分之一。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利率上升正導致債務壓力增大。財政疲軟已使許多低收入國家陷入債務困境。與此同時,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所需的資金規模遠遠超過對私人投資的最樂觀估計?!?/p>
最新預測顯示,包括新冠大流行、俄烏沖突以及全球金融環境緊縮導致經濟急劇放緩在內的多重沖擊已給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發展造成了重大挫折,其影響將在可預見的未來持續存在。預計到2024年底,這些經濟體的經濟活動將比大流行前的預測水平低約5%。低收入國家——尤其是最貧困國家——蒙受的損失最為明顯:它們當中有超過三分之一2024年的人均收入仍將低于2019年的水平。這種緩慢的增長速度將使很多低收入國家的極端貧困更加難以消除。
這份報告稱,發達經濟體的增長速度將從2022年的2.6%降至今年的0.7%,而且2024年增長仍將保持疲軟。美國2023年預計增長1.1%,然后2024年降至0.8%——主要是因為過去一年半大幅加息的影響會再持續一段時間。在歐元區,由于貨幣政策收緊和能源價格上漲的滯后效應,預計2023年增速將從2022年的3.5%下降至0.4%。
據分析報告指出,美國利率上升將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造成諸多影響。報告認為,過去18個月內,兩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的上升主要是由投資者對美國使用鷹派貨幣政策控制通脹的預期所推動。這種利率上升將引發EMDE面臨財務困境的風險增大,甚至可能形成金融危機。此外,在經濟脆弱性較高的國家,這些影響會更為顯著。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前沿市場的借貸成本會大幅上升,因為這些金融市場相對欠發達,利用國際資本的機會更為有限。例如,前沿市場的主權債風險利差通常比其他EMDE高三倍以上。
此外,報告還對低收入國家面臨的財政難題進行了全面評估。目前,這些國家正處于困境之中,過去十年間,利率上升使其財政狀況惡化加劇?,F在,這些國家的公共債務已經占到GDP的70%。政府收入有限,其中越來越大的一部分被利息支出所吞噬。據悉,已有14個低收入經濟體處于或極有可能陷入債務危機之中。低收入經濟體的財政壓力正在不斷增加,由于社會保障制度薄弱,因極端天氣和戰亂等不利因素所導致的貧困現象在低收入國家更為普遍。數據顯示,其社會福利項目的平均支出僅占GDP的3%,遠低于發展中國家26%的平均水平。
地區展望
東亞與太平洋:預計2023年增速升至5.5%,2024年降至4.6%。
近期經濟形勢:東亞與太平洋(EAP)地區的經濟形勢最近正在轉好。這主要要歸因于中國經濟重啟后的強勁增長以及新冠感染人數急劇下降。2023年初,疫情期間壓抑的需求得到釋放,消費得到促進,中國經濟呈現強勁復蘇勢頭。零售額急劇增加,工業生產也出現了溫和上升。接觸密集型服務行業的反彈、春節期間的強勁支出、旅行的恢復以及農民工迅速返回工作場所等因素都為經濟活動提供了支持。同時,政府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可緩解房地產領域的疲軟局面。因為負債過高而備受困擾的房地產業最近出現了初步復蘇的跡象。為了保證在建項目的順利完成以及行業信心的恢復,政府采取了多項措施,推動越來越多城市的房地產價格上漲。
一些EAP其他地區的經濟體,在經歷了經濟重啟初期的提振效應后,目前增長已經有所放緩,例如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盡管消費增長保持強勁,但貨物貿易逐漸減緩后趨于平穩—這是由于全球需求疲軟以及中國貨物貿易密集型行業增長乏力所致。不過,中國邊境重開帶動的全球旅游業持續復蘇,吸引大量中國游客,推動了本地區服務貿易的持續復蘇。
經濟前景:預計2023年,中國經濟恢復將抵消其它經濟體增放緩的影響,EAP地區總體增幅將達到5.5%。但預計2024和2025年中國的增速將下降,其它國家基本保持穩定,地區總體增速將分別小幅降至4.6%和4.5%。與今年1月預測相比,EAP地區2023年增長預測上調1.2個百分點,2024年預測下調0.3個百分點。此修訂是基于中國開放早于預期,導致2023年中國增長預測上調1.3個百分點,2024年則下調0.4個百分點。
中國家庭支出增長預計將得到經濟復蘇和前期過度儲蓄所支持,尤其是服務支出增長。預計到2023年,中國經濟增速將反彈至5.6%。2024年和2025年,隨著疫情影響淡化,中國增速將分別放緩至4.6%和4.4%?;谡幕A設施和房地產復蘇刺激政策,今年投資將有所提升。預計因存在閑置資源(其中包括勞動力市場),通脹將保持在目標以下。
預計2023年,除中國外的EAP地區復蘇推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已有所減弱,預期增長率為4.8%。中國經濟復蘇主要依賴于國內服務業,因此對其他地區的積極溢出效應預計將受到限制。此外,對于某些國家來說,中國的積極溢出效應可能會被其國內不利因素所抵消,特別是通脹上升和國內貨幣政策收緊所帶來的持續影響。盡管預計到2023年,核心通脹和總體通脹可能會放緩,但由于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滯后傳遞及國內供應受到影響,蒙古和菲律賓等國的總體通脹可能仍高于央行目標。大宗商品價格下滑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總體通脹,但同時也可能削弱印尼等大宗商品出口國的貿易條件。
風險:以上基線預測存在多個下行風險,比如全球和國內金融條件緊于預期、高漲的通脹率等。此外,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會進一步造成下行風險。還有,自然災害也是如此——例如,氣候變化所引起的極端天氣事件可能會給太平洋小島經濟體帶來大量損失。
歐洲與中亞:預計2023年增速略提高至1.4%,2024年增長2.7%。
拉美與加勒比:預計2023年增速降至1.5%,2024年回升至2%。
中東與北非:預計2023年增速降至2.2%,2024年回升至3.3%。
南亞:預計2023年增速降至5.9%,2024年降至5.1%。
撒哈拉以南非洲:預計2023年增速降至3.2%,2024年升至3.9%。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