睜開眼睛,光進入視線——這個過程,大約是萬億分之一秒,也叫做1皮秒。1皮秒轉瞬即逝,卻讓聯影醫療分子影像研發團隊投入10年精力。
今年,聯影醫療首次將分子影像設備時間分辨率提升到200皮秒以內,達到業內領先水平。從追趕、并行到超越,聯影醫療在國外領先了幾十年的賽道迎難而上,走上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站在“負起點”
pet-ct全稱為正電子發射斷層與計算機斷層顯像,被譽為觀測人體內部的“哈勃望遠鏡”,在腫瘤方面的應用占其臨床應用的90%以上,是腫瘤篩查診斷的“神器”。
十多年前,聯影醫療決定進軍pet-ct。創業之初,聯影醫療分子影像事業部核心團隊前往醫院調研,了解行業需求。“我清楚記得的那個場景,我們說聯影要做pet-ct,醫院的人露出了驚訝的表情。”聯影醫療分子影像事業部現任副總裁安少輝至今記得那一幕,雖然沒有直說,但“不可能”這三個字已經寫在了對方臉上。
產品還“飄在天上”,業界也不看好,安少輝形容當時是站在“負起點”前行。“只有第一代產品做出來的時候,我們才有資格說自己站在了起跑線上。”
可是,光站在起跑線還不夠。聯影醫療的對手是西門子、通用電氣、飛利浦等行業巨頭,這些外企已經壟斷市場,在醫療行業里的認可度更高,哪怕聯影醫療造出了pet-ct,又有誰愿意買單?
創業不能光靠一腔情懷。要打破壟斷突出重圍,聯影醫療明確了兩個目標。一是自主創新,否則依賴國外的芯片、算法等核心技術,永遠只會被別人卡著脖子走;二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要比市場上的設備做得更好,才有可能讓客戶買單。
pet-ct的原理是接收發自人體不同方向的伽馬光子,通過測量兩個光子到達探測器的時間差,可以把病灶定位在一個較小的區域內。時間分辨率數值越小,探測的精度越高,對病灶的識別就越準確。
當時,業界普遍水平在300到400皮秒左右。能不能打破行業紀錄,把時間分辨率降到200皮秒以下?為此,聯影醫療決定設計專用芯片、算法,打造高性能、小型化的探測器。
鑄心造魂
“研發芯片并不是我們專長。”聯影醫療分子影像事業部總裁王超回憶,外部支持團隊聽到嚴苛的指標后,紛紛畏而卻步。“時間不等人,我們沒有退路,只能自己干。”
研發芯片那幾年,還沒等到過完年,大年初二,聯合聯影微電子團隊成員就陸續回公司了。
“當時真是夜以繼日地在做,想盡一切辦法拼命去提高各方面性能。”聯影醫療分子影像事業部資深總監劉士濤說。
不過,并不是所有努力都能換來回報。“在第一版芯片出來的時候,其實沒有達到我們的預期。”那時候,安少輝心里其實是沒有底的,“我也會質疑,我們自己的設計路線到底對不對?”
自研芯片的難點在于“摸黑前行”。芯片被封在探測器里,根本不知道是哪里出了問題。“我們只能從芯片輸出的蛛絲馬跡上,去探尋芯片里面到底是哪個模塊沒有達到要求。就這樣一點一點摸索,找到問題、解決問題。”
從芯片的晶體到加工尺寸再到設計結構,研發團隊進行了一系列嘗試。第二版芯片做出來以后,時間分辨率從400多皮秒降低到280多皮秒。“已經算是業界比較好的指標了,但是離我們的預期還是差了一點點。”安少輝說。
王超說:“想做行業引領者,怎能不冒點風險。200皮秒這道關口,我們一定要跨過去。”
每降低1皮秒,研發難度幾何級增加。“如果我們的電路方面再做一些改進,是不是有希望達到200皮秒以下?”“從單晶體到多晶體對芯片影響不同,是不是可以嘗試不同晶體模塊?”……一塊小小的芯片上,研發團隊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除了芯片,國產pet—ct還需要“有自己的靈魂”——算法。分子影像事業部高級總監董筠說:“pet傳統的算法是迭代的,信號提升的同時,噪聲也在增加。”
董筠帶領團隊瞄準業界尚未涉足的人工智能算法,其優勢是可以對輸出的圖像進行“學習”,在把噪聲控制住的基礎上,逐漸提升信號質量,讓掃描時間更短一些、用的藥更少一些。
第三版探測器做出來的時候,安少輝心里依舊沒有底。不過,測試結果顯示,新一代數字化探測器時間分辨率突破了200皮秒,達到了190皮秒級。
“從此,在高端醫療影像設備這條西方人領先了幾十年的賽道上,我們終于在彎道處‘迎頭趕上’了!”董筠說。
聯影醫療研發的pet-ct
更艱難的路
聯影醫療最新一代的分子影像設備陸續交付到醫院后,醫生第一個反應是特別驚喜。不僅因為掃描速度更快,圖像質量也更高了。
高質量圖像不單依賴于pet-ct某一性能指標的提升,而是要同時實現空間分辨率、時間分辨率、靈敏度和軸向視野的全方位突破。這背后依靠的是探測器的模塊化設計。
“像搭積木一樣,我們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定制功能,賦予影像設備更大自由度。”劉士濤說。
大約一個魔方大小,這就是聯影醫療研發的探測器模塊。從底層元器件、核心零部件到整機系統,聯影醫療聚沙成塔,實現全鏈自主可控的垂直創新體系,打破了我國高端醫療裝備依賴進口的現狀。
去年,在醫療影像設備領域,聯影醫療全國影像新增市場綜合占有率第一,其生產的多款高端醫療裝備已能與外資巨頭抗衡。目前,聯影醫療向市場推出90余款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入駐全球50多個國家的上萬家醫療機構。
為服務國家戰略,聯影醫療正向著基礎研究的“無人區”挺進,走更艱難的路,從科學體系的源頭助推我國醫療行業發展。安少輝說:“創新不是有一波人突然就完成了創新,創新實際上是一個過程。大家一點點尋求突破,最終才能發生改變。”
“高端醫療器械研制,我們不只是追趕者,還要有信心當引領者。”王超說,10多年前,聯影醫療啟動開發pet-ct時,很少人相信能做成。7年前,我們提出飛行時間突破200皮秒目標時,大家也不看好。“現在,我們都做到了。”
本文作者:俱鶴飛 宰飛
題圖來源:圖蟲
圖片編輯:笪曦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