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出臺新規提高未成年人網絡素養(主題)
法治日報記者 蒲曉磊
6月1日起,新修訂的《北京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施行。新修訂的《條例》設立了“網絡保護”專章,對未成年人網絡權益問題作出一系列規定。
(資料圖片)
為保障未成年人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我國在近年來持續推動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不但國家層面的立法修法工作持續推進,地方立法也作出積極回應。
多位專家在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要注重“疏堵結合”,既要嚴格管理措施防范網絡沉迷,也要通過提升內容豐富度等方式提升未成年人上網體驗,在法治軌道上培養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
新增“網絡保護”專章
為解決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問題,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新增“網絡保護”專章,對網信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等主體作出有針對性的規定。
針對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國家新聞出版署2021年8月下發《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針對未成年人過度使用甚至沉迷網絡游戲問題,進一步嚴格管理措施,堅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切實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針對未成年人在社交軟件、短視頻、網絡游戲等方面的沉迷,相關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按照法律要求,推出和升級了防沉迷系統。
近兩年來,天津、江西、北京等地在對未成年人保護條例進行修訂時,也專門增設“網絡保護”專章。
北京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委員、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副主任張雪梅所在的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曾經對100余位家長就孩子上網的問題進行一對一訪談,家長們最擔心的就是孩子沉迷手機網絡游戲,“針對未成年人沉迷網絡問題,《北京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在網絡保護這一章當中,強化了網絡企業建立未成年人保護機制和網絡合規制度,發揮網絡行業組織指導作用等網絡保護的舉措”。
近年來,我國綜合施策推動解決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問題,取得了顯著效果。中國音數協游戲工委發布的《2022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顯示,未成年人游戲總時長、消費額度等大幅減少。整體上,未成年人游戲防沉迷工作成效突出,問題得到進一步解決。
“隨著國家和地方在立法修法方面的推進,我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已被統一納入國家保障體系和法治化管理軌道。”全國人大代表、北京金誠同達(西安)律師事務所主任方燕說。
查處“網紅兒童”亂象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和短視頻直播平臺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兒童被父母推到鏡頭前當上了網紅,打開短視頻自媒體平臺,時常會刷到一些擁有百萬乃至上千萬粉絲的“網紅兒童”。
方燕在調研時發現,“網紅兒童”亂象較為突出,“當孩子的商業價值被挖掘出來,這種模式很可能會被復制和模仿。家長們都競相設計劇本將自家孩子打造成‘網紅’,進而接受商務合作,以獲流量變現。但這些過度消費‘網紅兒童’的內容也傳遞了負能量,父母的行為受到詬病。此種模式發展下去,不僅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產生傷害,也不利于為廣大未成年人營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方燕指出,我國已初步形成了一個有關未成年人網絡安全保護的法律制度體系,現在最關鍵的是如何加強執法檢查,堵住監管漏洞,切實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中的規定,在迅猛發展的直播短視頻行業中保護未成年人的利益。
方燕認為,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有效落地實施,賴于建立更完備的監管體系。設定用戶實名登記并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問題,平臺的監管責任仍需完善。
方燕建議,完善網絡平臺的內容審核機制,實施追蹤管理和過程監督,規范未成年人網絡直播現象。設立舉報求助熱線,增強外部干預手段,將受眾由看客向監督者轉變,規范網絡直播行為。各部門定期開展專項行動,對“網紅兒童”賬號進行查處,加大處罰力度,提高違規成本。
建設友好網絡空間
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應當加強未成年人網絡素養宣傳教育,培養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增強未成年人科學、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網絡的意識和能力,保障未成年人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
“要保障兒童在網絡時代的參與權,不能以犧牲未成年人基本權利為代價,把未成年人隔離在網絡環境之外,而是要積極支持、引導未成年人參與網絡保護,在參與過程中培養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以最終實現未成年人的全面發展?!北本┣嗌倌攴稍c研究中心主任佟麗華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副校長林維教授認為,在推進適用青少年模式時,應當重視其風險防范和促進發展兩個層面的功能。
“在風險防范層面上,該模式在防止不良侵害方面已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還要加大力度提升不良信息隔離和沉迷預防功能的有效性。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應確保未成年人模式簡單易用、不被隨意突破,并且呈現方式顯著,容易被用戶感知;在促進發展層面上,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應以服務未成年人為中心理念,提供與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相適應的技術、產品、服務,切實促進未成年人的發展,提升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林維說。
提升未成年人網絡素養,需要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企業應當以積極的態度對待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問題,行政機關要加強行政監管和執法,司法機關可以進一步以公益訴訟的方式監督互聯網企業落實未成年人保護的責任,家長要采取多種方式避免未成年人接觸危害或者可能影響其身心健康的網絡信息?!绷志S指出,只有通過各方主體的齊抓共管,才能更好建設未成年人友好型的網絡空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