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 > 生活 >   >  正文

“武陵藥都”新圖景

評論

重慶秀山縣平陽蓋萬畝山銀花基地。(資料圖片)

初夏的重慶秀山縣,草木蔥郁,萬物并秀。記者近日在該縣清溪場街道平陽村山銀花種植基地看到,連片的山坡上,層層疊疊的山銀花長勢喜人。“目前,全縣山銀花基地規模達到22.3萬畝,面積居全國第一位,年產量5.8萬噸,占全國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秀山縣委書記向業順說。


(資料圖)

秀山縣地處武陵山腹地,境內有中藥材資源644種,被稱為“武陵藥都”。近年來,當地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培強經營主體、強化科技創新等手段,因地制宜發展以山銀花、黃精等為主的中藥材產業,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發展勝勢。今年一季度,秀山縣中藥材種植面積38.8萬畝,同比增長3.2%;實現產量6126.1噸、綜合產值8772萬元,分別同比增長8.91%、11.08%。

產業成鏈

分揀、切片、烘干、篩選、打包……走進位于秀山縣平凱街道的重慶圣百靈藥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一派忙碌景象。車間外,一輛滿載山銀花、黃柏等中藥材的大貨車整裝待發。“今年市場行情不錯,這批加工好的中藥材將銷往安徽、廣西等地。”圣百靈藥業總經理伍騰說。

伍騰是秀山縣有名的“藥材大王”,藥材種植面積大,而且賣得好。2021年,在看中秀山縣豐富的優質中藥材資源后,伍騰成立了圣百靈藥業公司,并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在秀山縣發展了3000多畝山銀花種植基地,覆蓋10多個村和社區。

除規模化種植外,圣百靈藥業公司積極開展全產業鏈布局。“只有構建完整的產業鏈,才能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提升秀山中藥材產業的發展質量和效益。”伍騰告訴記者,公司目前已建成1.5萬平方米的山銀花繁育大棚、7000平方米生產加工區、12條烘干生產線,還建設了電商平臺服務中心及多個網絡直播間,形成了集育苗、種植、加工、倉儲、銷售于一體的產業化經營格局。2022年,公司產值超過8000萬元。

圣百靈藥業公司是秀山縣中藥材全產業鏈發展的一個縮影。秀山中藥材產業中心副主任楊美森介紹,按照“全環節提升、全鏈條增值、全產業融合”思路,該縣近年來擴大以山銀花、黃精、白術等為主的中藥材種植規模;同時,引進和培育海王生物、紅日藥業、華濤藥業等企業,開發出山銀花飲片、山銀花飲料、山銀花配方顆粒等產品,實現了中藥材“良種育苗—標準化種植—初加工—精深加工—電商銷售”全產業鏈條發展。

重慶海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海王集團在西部投資建設的第一家企業。該公司總經理趙耘告訴記者,他們正在秀山工業園建設占地100多畝的中藥健康產業基地,目前已建成中藥提取及中藥前處理的先進工藝生產線,并依托當地的中藥材資源開發出植物提取物、中藥飲片、功能性保健飲品三大類近50種中藥材產品,預計今年的銷售額將達3500萬元。

前不久,秀山縣出臺《加快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將圍繞中藥材資源保護、品種選育、基地建設、產地加工、科研推廣、倉儲物流、品牌創建和市場營銷等關鍵環節補短板、強鏈條,打造結構合理、鏈條完整的優勢中藥材特色產業集群,到2027年,形成百億元級鄉村振興支柱產業。

科技興藥

滇黃精是秀山縣道地中藥材主打產品之一,當地擁有黃精種植基地5.2萬畝,面積居重慶市第一位。過去,滇黃精種植從播種到長苗需要大約2年時間。如今,經過5年的技術攻關后,重慶合信農業科技公司成功研發出了黃精催芽技術,讓種子萌芽周期縮短至1年,成材周期也從原先的7年縮短至5年。

“新技術的應用,極大提高了黃精種植效益。”重慶合信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程亞群說,公司目前已在秀山縣建成黃精良種大棚繁育基地220畝,每年可為市場供應優質滇黃精種苗4000萬株以上,今年的產值有望超過800萬元。

在秀山縣平凱街道的黃精種植基地,一株株黃精苗青青郁郁,生機勃勃,不少村民正在田間進行管護。“這里種植的正是來自合信農業的大葉滇黃精品種,成活率高、產量大、品質好,預計今年畝產黃精1萬斤,每畝收入8萬元左右。”平凱街道黨工委書記邱勇對黃精種植前景充滿信心,“我們正聯合龍頭企業,加大技術攻關力度,有序推進萬畝林下黃精種植基地建設,讓村民收獲更多產業發展紅利。”

近年來,秀山縣在鼓勵支持中藥材種植加工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的同時,積極與西南大學、重慶中藥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技術合作,不斷提升中藥材產業的科技支撐能力。記者了解到,秀山縣成立了全國首家山銀花研究院,致力于研發山銀花新產品及加工工藝,還組建了“行業專家+縣級技術骨干+鄉鎮技術員+農村實用人才”四級技術服務隊伍,為中藥材產業發展提供常態化技術支持。

山銀花從枝頭摘下后,嬌嫩的鮮花就會變黃、發蔫。“過去,由于‘賣相差’,種植戶們只能降價銷售,如今,將鮮花就地加工成干花,附加值提升了近20%。”楊美森說,通過技術創新,秀山縣與重慶市農科院合作研制出了山銀花干燥加工設備,全縣山銀花統一采用蒸汽殺青、熱風干燥等無硫加工技術進行干燥加工,徹底杜絕了硫黃熏蒸等傳統加工方式,大幅提升了當地山銀花的品質,確保花農收益最大化。

萬家增收

眼下是山銀花的管護關鍵期,秀山縣清溪場街道平陽村村民楊紅每天都要到自家的種植基地里除草、施肥。56歲的楊紅種植山銀花已有18年,種植面積從最初的70畝發展到今年的350多畝。

“這些年靠種山銀花,收入多了,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好了。”看著綴滿花苞的山銀花,楊紅說,預計今年能收獲500斤山銀花。

在秀山縣,小小山銀花成為百姓“致富花”。“山銀花頭年種植,次年即可開花采摘,投資少、見效快、收益高。”平陽村黨支部書記楊曉瓊介紹,近年來,村里通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起山銀花田11000畝,2022年,平陽村共產山銀花鮮花62萬斤,產值600多萬元,帶動村民戶均增收4.8萬元。

如今,以山銀花為主的中藥材產業已覆蓋秀山縣15個鄉鎮52個村2萬多名農戶,成為廣大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

秀山縣農業農村委員會副主任毛友志介紹,目前,全縣已引育中藥材龍頭企業26家,產地初加工廠62家、專業合作社135家,并創新建立了“企業集群訂單+合作社組織生產+協議定價收儲”和“一項獎補金、一個保收價、一份保險金、一條利益鏈”的產加銷一體化經營模式,形成“花農放心種植、企業安心生產、市場順心交易”的產銷格局,藥農戶均增收12000元以上。(經濟日報記者 吳陸牧)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