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   >  正文

推進人工智能與醫療健康融合,上海將開發適用于生命科學的大模型

評論


(資料圖)

7月7日,以“AI變革未來健康”為主題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健康高峰論壇在上海浦東張江科學會堂舉行。主辦方供圖AI將會如何變革未來健康?7月7日,以“AI變革未來健康”為主題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健康高峰論壇在上海浦東張江科學會堂舉行,聚焦未來數字醫院、AI醫療大模型、治療智能終端、元宇宙醫療、醫療數據要素五大前沿領域和創新成果。

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張英在論壇上表示,上海作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新高地和國際數字之都,抓緊建設未來產業和健康中國建設目標,積極發展以人工智能為核心驅動的未來健康產業,將以頂層規劃為導向,發布一系列的規劃指導思想,明確人工智能賦能生命健康事業的發展目標,支持建設國家級人工智能診斷試點示范基地、國家級數字化臨床試驗中心和平臺,推進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服務、醫學教育、科學研究等方面的技術創新和落地應用。

張英透露,接下來,上海將不斷強化人工智能產業源頭創新,積極推動打造張江科學園中國藥谷、臨港新片區生命藍灣未來健康產業先導區,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將積極推進人工智能與醫療健康深度融合發展,加速推進核心算法的開發,開發適用于生命科學問題的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模型,提供高效、準確可解釋的算法服務,推動醫療大數據、醫療影像、基因測序、藥物研發等領域創新應用,提升醫療診斷、治療預防智能化水平;將打造醫療健康數據集,為人工智能技術在未來健康領域的發展提供基礎資源和參考標準,形成一個有活力、有創意、有價值的創新生態。

國家衛健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大數據辦一級調研員沈劍峰在論壇上披露,在醫學人工智能方面,我國目前已經在臨床輔助診療、公共衛生智能服務、醫學智能管理等方面開展應用,取得明顯成效。比如,安徽推動“智醫助理”系統應用,覆蓋全省1692個醫療衛生機構,近3年來提供輔助診療2.8億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基層醫生的服務能力、服務效率,有效減輕醫務人員工作負擔,提高了百姓對優質健康服務的獲得感。

復旦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力在論壇上指出,復旦大學去年啟動了智能醫學研究院實體科研機構,充分利用復旦大學已有的學科資源,將醫科與理、工、文、法交叉融合,開辟醫科發展的新領域,通過技術服務、科學研究與技術研發、人才培養,搭建跨學科、跨院系、跨醫院智能醫學研究與應用平臺,在新醫科建設中發揮引領作用,從而促進醫學教育改革,培養復合型現代醫學人才,建成國際一流智能醫學學科。

“在AI醫療大模型的研發方面,復旦大學智能醫學研究院智能藥學中心主要通過融合藥物結構、知識圖譜、基因表達譜、多模態數據,建立預訓練模型,預測潛在的靶標和先導化合物。”金力說,復旦智能醫學研究院還成立了元宇宙醫學研究中心及技術服務平臺,提供技術支撐和技術研發,包括混合現實眼鏡、定位儀,可進行多模態影像數據3D建模,可打印微米級精細人體器官模型,用于手術規劃和研究教學。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