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三姐
公眾號|格十三
(相關(guān)資料圖)
調(diào)查報告說我國單身人口已經(jīng)突破2.3億。唉,主觀上和客觀上不脫單的人越來越多,到了必須找原因的時候了,于是專家出來了。
專家說年輕人脫不了單是因為普遍缺乏談情說愛的能力。
這次專家說對了,別說年輕人缺乏談情說愛的能力了,年紀大點的也缺乏這個能力,比如我和十三姐夫吧,談數(shù)學題的能力都比談情說愛的能力強億點,不談數(shù)學題也可以談買什么品牌的瓷磚才能把裝修成本省一點又不失zhuangbility。
你們知道嗎,烏干達密林的黑猩猩這兩年交配產(chǎn)仔量都直線下降,為什么呢?
因為有專家到烏干達的姆帕朗加西村,說是要給黑猩猩定制更好的生存環(huán)境,鼓勵黑猩猩多生小黑猩猩來給人類觀察、教育。為了吸引黑猩猩來村里,村民就把它們之前生活區(qū)域的果樹砍了,香蕉偷了,芒果和木瓜也藏起來了,以為這樣可以讓黑猩猩們來村里安穩(wěn)地交配和生娃,沒想到,黑猩猩們不但沒來,而且還不交配,也不生娃了,于是村里幾個專家現(xiàn)在也沒完成研究小猩猩的kpi......
黑猩猩日子不好過了,誰還想著交配啊。
這時候你非說這屆黑猩猩不行,缺乏談情說愛的能力......行吧,那也說得過去,畢竟談情說愛費香蕉,他們現(xiàn)在是沒這個能力。
但黑猩猩同意這個結(jié)論嗎,不一定。黑猩猩里也有專家,它們可能會說:談情說愛不是空中樓閣,結(jié)婚成家不是紙上談兵,生兒育女不是海市蜃樓,日子是過給自己的,不是給專家填充數(shù)據(jù)的。
專家們還說:社交圈固定、宅在家中不喜歡社交、不擅長表達情感,是妨礙人們談戀愛的三大原因。
說實話,這還真是給足了大家面子。什么固定,什么宅家,什么不善表達啊,說到底不就是窮嗎。不信你看王思聰固定嗎,宅家嗎,善于表達嗎。
實在不行咱們也可以講道理講科學,辯證地分析一下這幾個理由是不是能說服黑猩猩。
首先說說“不擅長情感表達”,要年輕人怎么表達呢?看看咱們那些相親綜藝和媒體的“優(yōu)良引導”,現(xiàn)在表達方式單刀直入,“有房嗎”,“有車嗎”,“父母有退休金嗎”,有的話就可會表達了,沒有就不善表達了,也沒法表達啊,保持沉默是一種體面,方便日后江湖相見。
這個時代節(jié)奏太快了,人太現(xiàn)實了,確實少了很多談感情的契機,但咱們不能否定,感情一定是人間最美好的存在,年紀輕輕找到真愛互相包容互不嫌棄相濡以沫在一起的,那是真的有福氣,但在沒有心儀對象的前提下,脫單似乎是一種kpi,但又不是扶貧,你想讓他們表達什么呢,年輕人都那么忙,忙著找工作呢。
再說咱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是都不擅長情感表達的,都是含蓄的,內(nèi)斂的,隱忍的,甚至有的人一輩子都沒表達過,但他們也結(jié)婚了,比如我老公,一個典型不擅長表達的男人,還不是連娃都有了?所以表達能力影響脫單結(jié)婚生子嗎,我還嫌太會表達的男人不穩(wěn)重,太雞糟呢,人各有志,會不會表達情感其實不是能否脫單的主要影響因素。
第二說說“社交圈固定”,其實誰的社交圈不固定?就算我朋友圈里有5000個人,真正是朋友且經(jīng)常溝通的不超過30個。
我們這一代80后,社交圈都固定而且挺小的,除了同事就是同學,真好奇我們這一波當年是怎么紛紛找到對象結(jié)婚的,難道是出門上個公交車就開始搭訕留電話?雖然認識的人越來越多,但我們真正的社交圈子只會越來越小,一直在做減法。
再說了,社交圈固定才是正常人,不固定的是什么情況?一個人沒事就開拓人脈,都是有目的的,生意場上那叫客戶,應酬圈里那叫逢場作戲,總不能多認識幾個人就能多挖出幾個對象吧,海王社交圈肯定大,去趟酒吧朋友圈人數(shù)就能漲5%,可他們也不會結(jié)婚啊。
第三說說“宅家不喜歡社交”,這不好理解嗎,因為出門社交是要花錢的。
短視頻里看到一個20多歲男生說自己每月收入1萬,就算不吃不喝不買東西,一年存夠12萬,30年后存滿360萬,而杭州一套房子最少500萬,他問拿什么談戀愛結(jié)婚。更何況談戀愛也花錢,約個會來回交通費就50,吃飯不能吃泡面和盒飯吧,還要看電影逛街旅行,談完戀愛已經(jīng)破產(chǎn)了,萬一再碰上女方要個大幾十萬彩禮......好家伙,這不是脫單,是脫皮。
我不覺得這小伙子缺乏談情說愛的能力,他是缺乏談情說愛的鈔能力。
至于女孩子不脫單,更不是專家口中的那幾個原因了。
數(shù)據(jù)里說女性表示“不結(jié)婚”和“不確定會不會結(jié)婚”的人數(shù)占43.92%,比男性多出19.29%。
難道是女孩子更缺乏談情說愛的能力?對不起,她們看起《長相思》來比誰代入感都強,恨不得馬上跟相柳大人談個戀愛,再跟涂山璟結(jié)個婚。
戀愛結(jié)婚是每個女人心中的圣地,一旦從小說中走出來回歸現(xiàn)實,媽呀,落差好大。
這年頭“喪偶式婚姻”都算不上很差了,一不小心碰上個家暴的,pua的,揮霍無度的,帶你一起當賭徒的......(不是,這些概率很小,大家無須過度擔心),就說個普遍的:碰上個不能跟你同頻共振的,甚至拖后腿的,那也是夠受的。
結(jié)婚前我覺得結(jié)婚有很多好處,至少有了個說話的人,得把十三姐夫培養(yǎng)成我的心腹,結(jié)果把他培養(yǎng)成了我的心腹大患。
以前我覺得婚姻是可以兩個人攜手好過一個人打拼,至少能兩個人一起共渡難關(guān),結(jié)果后來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我老公就是我的難關(guān)。
當然,婚姻和帶娃肯定也有很多好處的,比如做手術(shù)簽字不用非得勞煩你爹媽,想發(fā)泄撒氣的時候不用憋著,還能提升很多生活能力,拉升氣量,促進我們更快地變通透......
但還是有很多女孩子不相信,她們堅信一個人的生活總好過兩個以上。實際上,生活中大部分難題可以靠一個東西擺平:錢。
有錢可以買自動化家用電器,清掃設(shè)備,消毒器具,還能請保姆,這些可以解決家庭瑣事引起的雞毛蒜皮中的90%以上的麻煩。
有錢還可以給孩子配置較高的教育資源,能省很多心力,避免在渾濁的氣流中上下求索,舉步維艱,不知所措。
有錢也可以更加隨心所欲地支配自己的自由可能性,不需要執(zhí)著于“必須做什么”,更多地滿足自己“想要做什么”的欲望,生活會變得優(yōu)質(zhì)很多。
但是“有錢”的標準是什么,真的無法有一個定義,可能是“越多越好”吧。
話說回來,沒錢的日子能過好嗎,自然也是有辦法的,那就對個人要求非常高了。在不那么財富自由的婚姻里,就要求夫妻兩個都互相體諒和支持,有格局,有包容力,有很高的情緒價值提供能力和堅強的彼此支撐力,這不是嘴上說說的,每個小事都是一次測試。
我不是一個物質(zhì)的人,以前不屑于考慮物質(zhì)因素,覺得自己特別清高和脫俗,不過后來我也明白了,清高脫俗解決不了實際問題。所以現(xiàn)在,當別人談物質(zhì)的時候我也喜歡談感情,但如果你非要不管什么都拿感情出來說事,我可就要談物質(zhì)了。
畢竟大家都生活在現(xiàn)實里,而不是報表里。
話說回來,我還是挺同意專家的一個觀點的:關(guān)于對孩子的愛和情商的教育,現(xiàn)在真的做得太少了。
現(xiàn)在咱們的孩子基本是一個什么狀態(tài)?就是除了成績別的都不太重要的狀態(tài)。在心理學研究里,這屬于殘缺式育兒了。
這屆小孩,處理矛盾靠家長,處理自尊考分數(shù)。孩子的一切情感方面的解決方案都不是來自于自己的掌控和能力。
再說了,家長和學校對青少年的早戀如猛虎野獸般的態(tài)度,更讓孩子害怕談感情。
這些倒是真的應該提上議事日程的教育思考和改變。
只不過這些和年輕人脫不脫單關(guān)聯(lián)不太大。當那些被我們實施了情感教育的孩子長大后,或許更理解親密關(guān)系的含義,也許依然不能提高結(jié)婚率,倒是讓他們更慎重地對待感情了,畢竟愛的前提是責任,不光是對別人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80后應該是最后一批稀里糊涂不管不顧只憑著感情和感覺就結(jié)婚生娃的人了,我們這種純情蠢萌生物已幾近滅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