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深入解讀《山西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這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指導我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力爭通過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強化環境綜合治理、大力實施“五水綜改”、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等,全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實驗區。
《規劃》緊密結合省情實際,規劃范圍為黃河干支流流經的縣級行政區,包括太原市、呂梁市、晉城市、臨汾市、運城市全域,以及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晉中市、陽泉市、長治市的部分縣(市),規劃期為10年,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至2025年,第二階段至2030年。
《規劃》提出“資源型經濟高質量轉型發展引領區、華北地區重要綠色生態屏障、黃土高原生態綜合治理示范區、黃河流域治水節水示范帶、內陸開放合作新高地、世界級黃河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定位。空間布局方面,提出構建“兩帶兩屏”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空間格局,“兩帶”即以黃河干流流經的4市19縣(市)為主體,打造沿黃生態文化帶,以汾河沿線為主體,打造沿汾生態經濟帶,“兩屏”即以呂梁山區域、太岳山-中條山區域為重點,打造生態屏障。
黃河干流在我省境內總長965公里,干支流涵蓋我省11市86縣(市、區),面積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73.1%,是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工業布局的主要區域,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主戰場。我省將完善大氣污染聯防聯控體系,加強重點領域大氣污染治理,嚴格控制新建、擴建鋼鐵、焦化、建材、化工、有色金屬等高排放、高污染項目。推動清潔取暖和散煤替代由城市建成區向農村擴展,大力推進公轉鐵和柴油貨車清潔化,開展工業爐窯、揮發性有機物和揚塵等專項治理行動,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我省將整治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推動堤外人工濕地建設,提升排水入河前“最后一公里”治理效能。推進工業污水“零排放”,強化清徐縣、介休市等新增省級及以上工業集聚區污水集中治理,實現污水資源化利用。強化城鎮污水治理,加快管網和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基本實現城鎮生活污水全收集全處理。抓好各縣(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排查整治,在汾渭平原城市和引黃灌區實施農田退水污染綜合治理。深入開展黃河流域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和水污染防治專項督察,嚴厲打擊水環境違法犯罪行為。
此外,強化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分類施策修復治理農用地污染和重污染工礦企業土壤污染。積極推進沿黃城鎮垃圾分類處置,建設垃圾焚燒等無害化處理設施,完善垃圾收運系統,因地制宜建設陽光堆肥房等農村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設施。提升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和危險廢物處置水平,開展尾礦庫風險隱患排查。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推進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記者 許晶晶 實習生 王淑怡)
標簽: 世界級黃河文化旅游目的地 山西黃河文化建設 山西黃河旅游 山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