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為提升茶農的茶樹養護管理技能,打造區域性茶葉金字招牌,云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因地制宜、立足實際,以科普服務進鄉村的方式,選派技術人員深入茶園,集中式開展茶農技能培訓,助力鄉村振興。
在惠民鎮景邁村南座村民小組,農業技術專家為大家解讀了《云南省古茶樹保護條例》和茶樹養護管理方面的知識。隨后,專家把培訓課堂搬到農戶茶園進行實地操作、演示和講解,結合古茶樹的生長環境,對古茶樹如何按照技術規范科學施肥、修剪、病蟲害防治等知識進行實操和解答。
村民郭小剛說:“通過這次培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理論結合實際的培訓方法很實用,能讓我們更好更快地掌握相關技能,提高茶葉品質。”
據了解,近年來,瀾滄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茶產業發展,始終圍繞綠色、有機的發展理念,深化茶園改造,促進茶產業提質增效,走精品化、特色化發展道路。同時,積極開展技能培訓進鄉村,幫助茶農提升種茶、制茶技術,優化茶葉品質,不斷提高瀾滄縣茶產業的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截至目前,瀾滄縣現有茶園面積43.6萬畝,其中:古茶園面積3.6萬畝,現代茶園面積40萬畝。茶產業覆蓋全縣20個鄉(鎮)152個村6.3萬戶29.4萬人,茶葉戶均收入26000元,人均收入5714.3元。全縣有各類茶企業1036家,其中,農民專業合作社499家。茶產業已成為瀾滄縣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財政增收的重要產業。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