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以前我們學校辦學條件差,只有幾十個學生。現在變化太大了,校園環境優美、設備完善、老師認真負責、社團活動豐富多彩,我們真的是太開心了。”河南省周口市扶溝縣實驗小學鄭關校區四年級學生李婷婷興奮之情溢于言表。原來,陳婷婷所在學校原本是一所幾乎瀕臨關閉的學校,自全縣實施集團化辦學以來,學校發生了深刻變化,學生家長都感受深刻。
近年來,扶溝縣把“優質、均衡、公平”作為促進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主要抓手,積極探索義務教育階段城區“集團化”、校際“結對化”和鄉鎮“一體化”辦學模式改革,有效縮小了區域、城鄉、校際的差距,整體提升了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日前,扶溝縣被認定為首批河南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縣。
為發揮“名校效應”,該縣自2015年開始,在城區探索實行了“集團化”辦學模式,以實力較強的縣實驗小學為龍頭,重點帶動城區薄弱學校和新建學校發展,先后把鄭關小學、金海路小學、金塔路小學3所學校設為分校,4個校區實現了管理、師資、設備等教育資源共享,較好解決了集團內300余名教師、8000余名學生的管理難題,形成了“一校四區三統一”的辦學管理模式。
2022年,位于扶溝縣城城區的新村小學與“村小”大張小學、高莊小學,紅衛小學與花園小學也推行了集團化辦學,進一步擴大了“集團化”數量,提高了辦學效益,這些分校在生源數量、管理模式、教學質量等方面均有了明顯提升。
同時,該縣采取“城區示范校+鄉鎮中心小學”結對化的模式,以多所城區小學為依托,對15個鄉鎮中心小學開展對口幫扶、結對辦學,實現了師資融合、資源共享、教學教研同步的捆綁式發展。其中,參與“結對”辦學的城區小學,每年需向5所幫扶中心小學分別選派一名業務骨干擔任副校長,駐校進行常態化辦學指導;5所被幫扶中心小學每年分別選派3名班子成員或業務骨干,到城區小學“跟班”學習,進一步助推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和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
為統籌區域資源、推進鄉鎮“一體化”辦學,扶溝縣還在鄉鎮區域內,推行中心小學與小規模學校“一體化”管理模式。
在白潭鎮,以2所中心小學為依托,全鎮劃為東西兩個學區——東區轄10個村小、西區轄9個村小,在區域內實行教師“一體化”配備,教學教研“一體化”管理,教育資源“一體化”共享。通過體音美等短缺學科教師走教和線上“一體化”教學等舉措,調劑補充各成員學校的體音美教師,確保全鎮各小學課程開足開齊。截至目前,鄉鎮一體化辦學模式已覆蓋全縣各鄉鎮,有效緩解了農村學校教師學科性短缺問題,促進了學生素質整體提升。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