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6月14日電 近日,北京語言大學西方語言文化學院院長、副教授何寧做客新華網2024高考情報局,為廣大考生和家長介紹北京語言大學西方語言學院2024的人才培養和國際交流等相關情況。
Q1:請您簡要介紹一下學院的基本情況。
西方語言文化學院下設法語、德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意大利語、俄語和羅法復語7個專業。其中,法語、德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和俄語既是北京市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又是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11年,獲批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目前擁有法語語言文學、德語語言文學、西班牙語語言文學、歐洲語言文學和俄語語言文獻5個碩士學位授予點,并培養法語語言文學和俄語語言文學博士研究生。
學院現有教師41名,全部教師均擁有在海外留學或國際組織工作經歷。當前,西方語言文化學院逐漸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優秀的教學和學術傳統。整個教師隊伍教學水平高,科研能力強,且梯隊結構合理。學院在教學和科研方面均取得豐碩成果,完成了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
Q2:學校在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有什么樣的特色和舉措?如何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我們身處一個全球化的時代,高等教育需要在實現傳統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并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往以及勝任全球合作、競爭的能力。作為一所國際化程度較高的學校,北語享有“小聯合國”的美譽,西方語言文化學院要以培養“國際化、高水平”的中華文化國際傳播者和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作為學院的目標。
總結西方語言文化學院的國際交流合作工作,可以用三個關鍵詞來概括,分別是:“送出去”、“請進來”和“細起來”。
一、“送出去”,讓更多學生擁有國外交流學習的機會。
目前,北語已經與國外眾多知名高校,例如法國的巴黎第三大學、德國的波恩大學、西班牙的巴塞羅那大學等全球知名高校簽訂了合作交流協議,每年輸送大批學生到國外學習。學院與學校之間的交流項目形式多樣化,有一年期、兩年期交換項目,也有2+2雙學位項目,以及3+1項目等等。此外,學院的葡萄牙語專業有一個具有特色的“1+1+1+1”合作辦學模式,即學生第一年在北語學習,第二年可選擇去澳門理工大學學習,第三年可選擇去葡萄牙學習,第四年回到北語。四年三地課程相互銜接并各有特色,在澳門理工學習的課程中設有當地歷史與文化的內容,在葡萄牙學習的課程中設有葡萄牙及葡萄牙語歷史與文化的內容。這些都很好地拓寬了學生的國際視野,并能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請進來”,積極引進國際知名專家,拓寬學生國際化學術視野。
西方語言文化學院持續利用國際專家資源增強學校師資的教學和科研水平,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學校聘請外教幫助學生打牢語言基礎,依托學院自有的5個教育部備案研究中心,具體是奧地利研究中心、非洲研究中心、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外高加索研究中心、意大利研究中心,依托這些研究中心聘請了具有學術研究領域前沿知識,能夠拓展學生學術視野的外籍專家。這些外教能夠和老師們一起開展學術研究,合作申請科研項目,進一步增強學院的學科建設、專業建設,提高學院的人才培養質量。
三、“細起來”,解決國際交流合作中學生遇到的具體困難和問題,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參加國際交流的效度。
學院也非常注重讓國際交流工作“細起來”。學生在交流期間選擇什么樣的課程、修多少學分、老師們都會進行細致的指導,當然更少不了生活上的關心。
從參加交換的學生以及各語種老師的反饋來看,大家對交流項目整體的運行以及效果是比較滿意的。
可以說,國際交流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語言環境和學習資源,使學生可以在目標語言為母語的地區、以目標語為授課語言進行專業學習,包括政治、教育、文化、經濟、傳媒等領域的知識。既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素養,又拓寬了其學科和跨學科學習視野,參加交流項目的同學得以充分體驗并了解對象國文化以及適應當地生活,他們無論語言水平、思辨能力還是跨文化交際能力都得到大幅提升,很多同學在交流項目中對對象國以及自己興趣的專業領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而選擇在本科階段結束后在國外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傊?,國際交流項目能夠幫助學生更加快速地成長成為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國際化人才。
Q3:學院現在和其他高校有哪些合作,后續如何規劃?
我們一直在思考高等學校外語教育如何更好滿足社會復合型人才需求,從而更好服務國家戰略,跨領域的高校合作是我們新近做出的一個回答。
目前,學院有四個跨領域、跨校的聯合學士學位項目,分別是北京語言大學與北京科技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聯合申報的“西班牙語+采礦工程”、“德語+木材科學與工程”、“法語+化學工程與工藝”、“俄語+資源勘查工程”。這四個聯合學士學位項目都是北語面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服務國家戰略為牽引,調整學科專業布局、強強聯合,匯聚各校優質資源,推動外語學科與工科交叉融合的進一步探索。
這四個項目均采取“雙校區+國際交流”創新培養模式;“雙校區”是指學生要以學年或學期為單位在北語以及對應的聯合培養高校生活和學習,這樣學生可以享有兩所高校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國際交流”是指學生在高年級階段要到相應國家、相關行業、企業進行海外實習,從而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化理論知識,提升外語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
學院的培養過程注重學科交叉融合,聚焦課程體系重構;學生要掌握語言和文化以及相應的工程領域兩個模塊的知識和技能;致力于培養具備外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語言能力和跨文化溝通協調能力,系統掌握相關工程專業知識,同時具有寬廣國際視野和深厚家國情懷的國際化復合型高端人才。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