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3月28日,國家航天局發布了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首批影像成果。
(資料圖片)
此次發布的影像包括全球臭氧柱濃度監測圖、全球二氧化氮柱濃度監測圖、亮溫監測圖、海冰監測圖、高光譜數據立方體圖等高光譜數據圖像,展現了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在溫室氣體探測、內陸水體水質定量遙感監測、地物精細分類、礦產資源調查等方面的重要應用成果。
在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的組織下,首批影像圖由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聯合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等單位聯合制作。綜合考慮圖像質量、地物類型、成像模式等因素,選擇了能夠體現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特有功能和性能的影像成果共14幅。包括可見短波紅外高光譜相機影像產品7幅、大氣痕量氣體差分吸收光譜儀影像產品4幅,和寬幅熱紅外成像儀影像產品3幅。
可見近紅外光譜立方體(R:650nm,G:550nm,B:450nm)
短波紅外光譜立方體(R:1580nm,G:2120nm,B:1980nm)
傳 感 器:可見短波紅外高光譜相機
接收時間:2023年1月16日
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是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天基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標志著高分專項工程空間段建設任務已全面完成。該衛星2022年12月9日成功發射后,隨機轉入為期6個月的在軌測試階段。2023年1月21日,衛星平臺系統和載荷完成功能測試,各載荷預處理圖像質量良好,在軌狀態穩定,正式轉入星地一體化測試階段。截止目前,衛星地面系統共接收數據320Tb,生產1級產品數據12256景,后續將按照計劃向用戶推送1級產品數據,同步開展應用系統產品測試。
為大力推廣高分數據的廣泛深層次應用,該衛星的數據也將在國家遙感數據與應用服務平臺上共享,持續為各層次用戶,提供包括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數據在內的國家民用遙感數據和產品應用服務,推動中國遙感數據共建共享共用。目前,高分數據已累積分發4000余萬景,在28個行業、31個省域、2800余家單位得到廣泛應用。
(國家航天局供圖)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