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   >  正文

全球觀點:垃圾分類減量率從35%提升到60%,上海這個街道有妙招

評論


【資料圖】

澎湃新聞記者 朱奕奕

垃圾分類志愿者助力垃圾規范分類。本文圖片 楊浦區供圖

在上海楊浦,新江灣城街道作為全市最早啟動垃圾分類試點的街道之一,先后獲評“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示范街道”、“上海市市容環境綜合管理示范街道”、“上海市垃圾分類志愿服務特色社區”等榮譽稱號,在2022年生活垃圾分類實效綜合考評中位列全市第二、全區第一。

目前,街道各居民區的投放點位已從3000個縮減至105個,垃圾分類正確率達到99%,垃圾分類減量率從35%提升到60%,成效顯著。

如何能讓垃圾分類管理長效化?首先是高度重視,在街道層面建立了由黨工委書記、辦事處主任任雙召集人,分管領導、職能科室和所辦院隊負責人為成員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在居民區層面也成立了由居民區黨組織書記和居委會主任任雙召集人、業委會和物業公司等共同參與的“四位一體”聯席會議制度。

其次是因地制宜提質增效。新江灣城街道形成了“一小區一方案”,針對老式居民小區,推行垃圾箱房集中投放,撤除部分臨時垃圾投放點,鼓勵居民養成定時定點投放習慣;對中、高檔住宅小區和別墅區,改變原有每個門棟甚至每個樓道投放的模式,最大程度優化合并投放點位;是對確因場地限制、前期物業合同規定等原因,縮減投放點位存在較大困難的小區。

街道還指導居委會、業委會和物業服務企業通過開展紅藍榜評比、與居民簽訂自治公約、加強宣傳監督,循序漸進推進。比如,尚浦名邸小區以物業為主開展 “紅藍榜評比”。除了給保潔員增加每日考評張榜的任務外,物業還自費購買不同顏色的垃圾袋,醒目區分干濕垃圾;上和園一期居民共同簽署“自治協議”,承諾自覺分類,物業與居委會每日拍照監督留檔,小區從原來的垃圾分類“困難戶”變成了“先進戶”。

新江灣城街道還打造示范亮點,高標準建設政立路、國安路、政和路垃圾分類示范線路。將示范居住區、示范單位、示范沿街商鋪路段、可回收物服務體系等特色點位串聯起來,加大輻射效應,實現功能疊加;同時逐步減少垃圾分類指導員數量,提升垃圾分類無人值守效能。

垃圾分類投放點智能監控設備。

今年一季度,新江灣城街道點位指導員已縮減20%,引導居民由強制分類轉向主動分類;同時,強化“人防+技防”作用,聚焦小包垃圾落地的難題,在垃圾投放點位安裝智能攝像頭,通過APP連接到居委、物業、保潔處置人手機終端,發現小包垃圾落地后5分鐘到現場處置完畢。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