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吳純新 通訊員 陳達 實習生 張雨婷
【資料圖】
?
武漢市科技局供圖
6月17日,記者從武漢市科技局獲悉,該市向首批13家創新街區(園區、樓宇)授牌,岱家山科創城、V+合伙人大廈數字經濟產業園等入選,每家將獲得100萬元補貼。同時,武漢創新街區(園區、樓宇)LOGO正式啟用。
什么是創新街區?當前,武漢創新街區建設情況如何?
武漢市科技局創新平臺處處長周肖榮介紹,創新街區的內涵和特征是集聚大量創新型企業和創新創業人才,擁有科技眾創孵化機構、小試中試平臺、科技金融服務機構和政務服務機構等創新要素,同時具備配套便捷的基礎設施、完善的居住生活服務、多元的科技成果應用場景、易于到達的公共空間等城市功能,共同形成互動融合的全域創新創業氛圍。
今年,武漢市明確提出,要打造全要素創新空間,新建創新街區、創新園區、創新樓宇120萬平方米以上。
目前,該市已納入管理的創新街區總面積達510萬平方米?,F有創新街區中,入駐孵化器、眾創空間約300家;建有小試中試平臺70余個,政務、商務等各類服務機構200余家;有科技型中小企業200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3000余家,累計走出500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據介紹,首批揭牌的9家創新園區、4家創新樓宇主導產業方向較為清晰,交通生活條件比較便利,有一定規模體量,服務功能齊全,創新創業活動豐富,能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孵化、培育、發展提供條件和支撐。同時,在閑置存量空間利用、校地合作、產城融合、生態打造、運營管理等方面形成可復制推廣的相關經驗。
位于武漢市江岸區的岱家山科創城,經過十余年創新發展,已成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級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是科技部火炬中心認定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創業孵化鏈條之一。這里集聚企業、集約資源、集中服務、集成技術、集群產業,科創孵化優勢顯著。“一直以來,園區建立了多種協調機制,打通上下游優勢資源,助力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岱家山科創城相關負責人說。
武漢市科技局局長盛繼亮表示,將推進創新街區、孵化器雙輪驅動,進一步號召各大科創平臺聚眾智、匯眾力、創眾業,加快創新街區質效提升,打造熱帶雨林式創新創業生態,為推進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獻智獻力。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