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劉桂源 陳科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李詔宇
8月16日記者獲悉,四川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國有企業支持“四類地區”振興發展新聞發布會日前舉行。會上,四川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馮文生表示,四川將建立國有企業“1+1幫1”機制,即“1戶中央在川企業+1戶地方國有企業”結對幫扶1個欠發達縣,共組織78戶企業幫扶“四類地區”39個欠發達縣。
新聞發布會現場。受訪者供圖
馮文生說,今年8月1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革命老區脫貧地區民族地區盆周山區振興發展的指導意見》,對“四類地區”振興發展作出全面的部署和安排,強調要實施欠發達縣域結對共富行動。為全力支持“四類地區”振興發展,四川將建立國有企業“1+1幫1”機制,同時推動國有企業從擴大產業投資、深化企地合作、組建振興發展基金、延伸拓寬流通渠道、助力鄉村振興、培育人才隊伍6個方面助力“四類地區”振興發展。
其中,擴大產業投資指的是四川將以“股權合作、聯合開發、就地注冊、互利多贏”模式,培育和壯大一批現代化特色產業項目,助力建設產業集中承載區,推動重要工業領域布點、連線、擴面;加大布局特色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和深加工項目,積極發展特色產業;助力欠發達縣域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幫助有條件的縣域開發旅游資源;堅持因地制宜,量質并重。
同時,四川還將深化企地戰略合作,深入推進“國企市州行”,推動國有企業產業、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優勢與欠發達縣域資源稟賦相結合,圍繞欠發達縣域優勢資源的勘查開發、整合利用、遞進升級和產業延展,深挖企地合作潛能,參與優勢資源綜合開發,助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此外,為組建振興發展基金,四川將支持國資國企采取市場化手段與欠發達縣域共建“振興產業發展基金”;圍繞清潔能源開發、文旅項目建設等領域共同探索推動設立產業引導基金和綠色低碳發展子基金;引導各類要素資源向欠發達縣域匯聚,向特色優勢項目和新材料、新能源等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加快形成欠發達縣域“基金+產業”協同發展的新格局。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