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   >  正文

廣東醫科大學實踐團:青春助力苗鄉振興

評論


(資料圖片)

暑假期間,為引導廣大青年在社會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助力鄉村振興,廣東醫科大學青春助農實踐團來到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苗家小鎮,開展“青春助農,健康護農”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實踐團以“1212”模式(種下一顆種子、辦好兩件實事、開展一次調研、推廣兩大特色)在當地青年之家開設健康知識小課堂。實踐團授課組圍繞健康觀念宣教、急救知識科普、醫護榜樣樹立等,設計開展15節醫學特色課程。“講師”們以詼諧幽默、通俗易懂的語言,傳授心肺復蘇等知識。實踐團成員們通過視頻觀賞、主題彩繪、互動課堂等,開展“種下一顆名為醫者的種子”系列主題課程,展現新時代醫務人員良好形象,營造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在小朋友心中種下醫學種子。

在融水苗族自治縣人民醫院,實踐團志愿服務組開展便民分診導診服務,協助維持醫院排隊秩序,引導居民獲取醫院就診信息。實踐團成員累計服務時長40小時。實踐團還在苗家小鎮及蘆笙廣場,協助融水苗族自治縣人民醫院醫護人員、幫扶專家及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醫生開展便民義診,為現場群眾免費提供血糖、血壓測量及有關心腦血管疾病、婦科疾病等問診服務,并使用團隊設計的宣傳手冊科普醫學知識。

為更深入探尋苗鄉生活,實踐團調研組開展了為期6天的調研,入戶調研數超100戶,收獲有效調研問卷數222份,獲得了當地醫療衛生發展情況的第一手資料。實踐團調研組對居民、醫務工作人員、社區工作人員等進行訪談,通過實地走訪和問卷調查兩種方式,開展社會調研。

實踐團宣傳組還實地走訪融水風情苗鄉,采訪苗族“非遺”技藝傳承人,深入了解苗銀、苗繡、蘆笙、竹編畫等苗族傳統手工藝。在交流過程中,組員們深切感受到“非遺”傳承人對傳統手工藝品的熱愛與堅守,也認識到當代青年肩負繼承與發揚優秀傳統民族文化的社會責任。為此,實踐團開啟了大學生鄉村振興直播,介紹苗族傳統手工藝,讓更多人認識、了解到豐富多彩的苗族文化。

懷著“青春助農 健康護農”的信念,實踐團從廣東湛江到廣西柳州,從校園走向田間地頭,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行動助力鄉村振興。接下來,實踐團將持續關注、幫助千里之外的苗鄉熱土,切實用所學的知識技能,助力鄉村振興。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