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   >  正文

在機甲擂臺上展現拼搏青春

評論


(資料圖片)

8月9日至13日,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RoboMaster 2023機甲大師超級對抗賽·全國賽在深圳春繭體育館舉辦。來自全國32所高校的近1000名青年工程師,經過層層角逐,從170多所高校的7300多名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帶著他們自主研發的機器人在賽場上展開激烈角逐。

“從大一開始我就進入隊伍,擔任過從電控到項目管理的角色。今年我大四了,終于帶隊來到全國賽的賽場。”項安黎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參賽隊的一員,第一次參加全國賽,他們就打入了八強。項安黎更是因為她帶領隊員們自主研發的飛鏢機器人在對抗中一度逆轉局勢,被觀眾稱為“鏢姐”。

記者了解到,該賽事致力于培養具有實干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的青年工程師。“自動化運行機器人”是今年賽場上亮眼的科技創新,通過賽前的視覺算法預設和自動化控制系統嵌入,進行巡航與不同場景下的自主動作決策。“我在隊伍中負責自動化運行機器人的相關開發。如何讓機器人可以在三分鐘內迅速啟動,單從理論來講很簡單,但是實際上不僅需要動手能力,還需要團隊的力量。”上海交通大學代表隊是今年獲得冠軍的隊伍,隊長馮臨溪對參賽經歷深有感觸:“我通過這個比賽學到了課堂上沒有的東西,我知道了怎樣做好一個工程項目,怎樣把一項技術變得能用、實用。”

據悉,各校參賽隊員通過賽事的實踐,每年提交申請硬件、軟件、外觀等國家專利近千項。今年,許多支隊伍在“人機交互”板塊研發最新的自定義控制器,這種控制方式可以廣泛應用在臨床醫學領域和工業場景中。

“我們的賽事平臺吸引了相關專業的大學生以及機器人愛好者參與其中,讓大家在學生時代就擁有一個把技能和理論轉變為實踐的平臺。他們將來步入社會后就能夠成為各行各業的人才,為社會的需要和科技的進步貢獻才智和力量。”賽事裁判長包玉奇說。

通過比賽,參賽隊員們不僅取得了專業能力上的提升和科研成果上的積累,還在綜合素質上有所提高。

“我們的學生經過一年備賽之后,在各個方面都得到了長足的進步。”深圳大學代表隊的指導老師李漓表示:“這個比賽非常緊張激烈。今天我們經歷了兩次‘極限修車’,我們的無人機摔落,隊員們卻能夠臨危不亂,在短時間內把它修好送回場上,而此時距離新一輪比賽只有不到兩三分鐘。”

“同學們在協作能力、溝通能力、抗壓能力上的進步是顯而易見的。他們能夠快速從意外和挫折中恢復過來,然后轉身投入下一個挑戰中去。這對于他們未來的學業和事業來說,是最大的收獲。”李漓說。(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程旭)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