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據江浙、廣東、福建等地棉紗貿易企業反饋,受7月底以來ICE棉花期貨持反彈及印度國內棉花S-6、J34等現貨價格再次突破10萬盧比/坎德(356公斤)等等利好拉動,近一周多來越南、印度、巴基斯坦、印尼等產地棉紗FOB/CNF/CIF報價呈現比較明顯的上漲,紗廠和出口商試圖將成本壓力向下游終端傳遞,其中越南紗的調漲幅度、力度稍大(包括OE紗、低支環錠紡紗等),進口紗人民幣報價與國產棉紗的倒掛幅度經過6/7月份短暫收窄后再次拉大,印度/越南等進口紗船貨、保稅棉紗的競爭力進一步下滑。
浙江杭州某輕紡進出口公司表示,外盤印巴、越南等產地棉紗價格報漲,導致織布企業、中間商對美金貨源詢價、拿貨繼續下滑,但由于港口已清關棉紗報價與船貨、保稅棉清關后成本較大幅度倒掛,因此接到出口歐美溯源訂單的剛需織布廠、外貿公司等采購的重心轉向清關外紗。
業內分析,一方面港口已清關棉紗報價參考國產棉紗,雖然近期ICE棉花期貨漲幅近45%、鄭棉CF2301合約盤面價格也上漲超2100點,但國內棉紗報價無力跟隨棉花上漲的步伐,紗廠普遍謹慎提漲300-500元/噸,因此清關棉紗調漲空間大幅低于保稅棉、船貨;另一方面,7月下旬以來雖然溯源訂單有所恢復,但仍以“短單、小單、急單”為主(截止目前2022年歐美“雙節”來單同比下滑較大),因此不適合進口棉花,排單紡紗,剛需布廠只能選擇直接采購港口清關棉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