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最近一周,除了集裝箱數量有所增加和海運費下降之外,國際棉花現貨交易仍乏善可陳,中國市場略顯活躍,澳棉報價極具優勢,在需求出現之時很受買家關注。
印度尼西亞采購非常稀少,期貨價格下跌以來,該國的進口非常冷清,近幾周鮮有詢價或成交。價格的不斷下跌也打擊了紡織廠的信心,尤其是工廠現在接收的前期超預定的高價棉花原料越來越多,再考慮到開機率比正常情況下降了30%,行業普遍認為,紗廠原料庫存已達歷史高位,而且大部分都是很高的價格,雖然其他地區的原料庫存有所下降,但這種情況沒有在印度尼西亞出現。
巴基斯坦近幾周的采購基本上都是低等級,包括少量的墨西哥棉和阿根廷棉。現在巴基斯坦盧比匯率不穩沒有給棉花進口帶來什么幫助,最近一個月盧比對美元匯率上漲6.5%,減少了棉花進口成本,但實際上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紡織廠都依賴出口,而非國內消費,因此盧比匯率上漲對巴基斯坦棉花進口沒有多大幫助。
中國紡織廠的原料庫存有所消化,ICE期貨跌至將近80美分后,工廠開始以固定價格的方式試探性采購。目前紗廠開機率有所回升,粗支紗廠家比中高支紗廠家的情況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