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10月15日以來,鄭棉各合約連續震蕩下行,主力CF2301合約從13975元/噸跌至13035元/噸,疆內外棉花現貨報價普遍回調200-300元/噸,2021/22年度陳棉及各棉花加工企業也下調了新棉“預售”價。
按照當前機采籽棉5.7-5.9元/公斤,棉籽交售價按3元/公斤計算,加上短倒費、監管庫“包干費”、2-3個月財務成本等費用(未考慮加工企業承包等費用),皮棉在庫成本已經與鄭棉CF2301合約盤面價格持平甚至是“倒掛”,對于很大一部分軋花廠而言,通過套保銷售達到盈利的概率降低。
為什么皮棉成本貼水CF2301合約的情況下,疆內軋花廠仍積極收購、擴大加工量呢?筆者判斷有如下三個原因:
一是軋花廠對2022/23年度機采棉倉單升水的期望值比較高。對于加工企業而言,如果“雙29”及以上批次升水500元/噸以上,目前套保已不虧損甚至有不錯的利潤空間。
二是現貨價格與CF2301合約“倒掛”1500元/噸以上。目前疆內庫“雙28”(或單29)陳棉報價集中在14600-15000元/噸,明顯高于期貨主力合約,而部分棉花企業2022/23年度“雙28”及以上指標機采棉“預售價”14150-14300元/噸,高于棉花加工企業成本600-1000元/噸,利潤尚可。
三是對于棉籽銷售價上漲的預期比較強。在美豆進口成本抬升和油脂相對強勢的情況下,國內豆粕反彈格局有望延續,養殖業飼料需求放量仍需時日。受此拉動,棉粕及其它棉副產品跟漲的苗頭顯現,棉籽預期走強支撐軋花廠擴大籽棉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