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目前,在浙江、山東、四川、云南、廣西等地蠶桑主產區,桑枝食用菌栽培已成為農村的新興產業,但由于桑枝粉碎處理難度大,栽培低檔食用菌品種的效益低等原因,仍困擾著桑枝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因此,重慶市繭絲綢行業結合“成渝雙城經濟圈蠶桑絲綢產業協同發展創新公共服務體系項目”要求,組織相關行業專家在10月26日赴合川區云門優質蠶桑產業基地,開展蠶桑資源高效利用——桑枝食用菌栽培專題調研,進一步推動成渝兩地蠶桑絲綢產業協同發展,為成渝雙城經濟圈蠶桑產業增效、蠶農增收注入新的活力。
據合川區云門優質蠶桑產業基地負責人劉洪介紹,2021年以來,該基地圍繞產業振興,聚焦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多措并舉、精準發力,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蠶桑資源高效利用。通過建設蠶桑桑園種植大棚,大力發展赤松茸種植業,將基地蠶桑資源高效利用發展成為云門的一大特色。
目前,該基地已完成10個蠶桑桑園種植大棚的建設工作,菌種將于今年10月底前接種至大棚。經過2個多月的生長,赤松茸在春節期間將大量上市,總產量達到10噸,預計總產值16萬元。
專家組通過現場考察,就桑枝粉碎技術與設備、桑枝復合栽培基料配比的優化技術、蠶桑桑園種植大棚建設和赤松茸栽培技術、市場銷售等內容開展專題調研和現場交流。
本次調研,專家組通過深入蠶桑基地、龍頭企業對蠶桑資源高效利用、經營加工及管理體制進行了詳細深入的了解。經過調研思考,進一步梳理城渝雙城蠶桑絲綢產業協同發展思路,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立足合川云門優質蠶桑產業基地桑枝食用菌品種優勢,重慶市繭絲綢行業協會將奮力開拓成渝兩地蠶桑資源高效利用合作,實現資源優勢互補,助力蠶桑絲綢產業高質量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消息來源:重慶市繭絲綢行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