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  正文

世界新消息丨襄陽市襄州紡織服裝產業:一絲一縷 “織鏈”一片新天地

評論

紡織服裝產業一直是襄州區的傳統優勢產業,襄州區通過抓轉型、補短板、促升級,從完善紡織服裝產業鏈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做大做強紡織產業集群,“織”出了一片絢麗多彩的發展新天地。


【資料圖】

襄州區紡織產業的龍頭企業際華三五四二生產車間里機器轟鳴,各條生產線開足馬力,一套套家紡制品彩錦流動、光艷照人,從這里發往世界各地。

際華三五四二紡織外貿部副部長劉黨黨:“我們承接了一個美國項目性訂單400萬美元,訂單預計全年達到1500萬美元。2023年,我們全年預計出口2300萬美元。”

做大做強支柱產業,要抓龍頭,也要鑄鏈條。去年5月,在襄州區政府的支持下,際華三五四二印染產業園區全面建成投產,建立了紡紗—織布—印染—家紡制品全產業鏈,引進的全球最先進的高端設備退煮漂機,通過退漿、煮煉、漂白三道工序,去除坯布上的天然雜質及殘留漿料,以利后序加工。

際華三五四二印染車間副主任曹盼盼:“我們使用的這兩臺退煮漂機,配備有最先進的張力傳感系統、精確的定量注料系統、自動過濾系統和循環液熱交換裝置,使織物經過處理后,達到‘均、凈、透’要求。同時,還有一個重大的優點就是節能降耗效果好,用水量、用電量、蒸汽用量比傳統設備節約30%左右,運行效率比傳統設備提高了40%。”

際華三五四二生產指揮中心主任劉鵬:“印染行業是連接紡織被服行業和紡織行業的一個中間環節,是價值鏈升值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附加值的核心環節。補齊印染產業鏈,便于承接高質量訂單,為企業帶來更多經濟效益。”

“兩手抓”是襄州紡織行業重要法寶。面對外部環境等方面影響,傳統紡織服裝面臨空前壓力,為盡快回籠資金、實現良性循環,湖北金恒昌紡織有限公司為傳統產業發展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徑。他們一方面抓市場,緊盯國內服裝、印染、繡花等廠家開發內銷客戶,另一方面通過技改提高產品品質,降低生產環節成本。偌大的紡織車間里,一線生產線空無一人。現代化棉紡生產線上齊奏“歡歌”,一根根紗線在流動,一個個紗錠在成型。唯有屈指可數的工人騎著電動車在車間內巡視著。

湖北金恒昌紡織有限公司紗廠廠長康煥芝:“我們是智能化生產,有單錠檢測,能高效生產。所有擋車工都有電動車,能及時巡回,節省時間,以前是一個人2500錠,現在一個人以5000錠為主。原來一個人負責看1臺車,現在一個人負責看5臺車。現在每個月產量600噸左右,比以前翻了一番。今年我們目標定在2.5個億左右。”

襄州的紡織服裝業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現代化、信息化發展。不僅是金恒昌紡織,九天紡織也在加速推進公司的數字、智能轉型。為鼓勵紡織業的生產經營進行智能升級,襄州區對紡織業的智能升級給予一定的補貼,近年來對全區紡織企業技改和智能化改造補貼金額達1000萬元以上。

際華三五四二生產指揮中心主任劉鵬:“當地政府為了幫助我們轉型升級、綠色發展,出臺了系列獎勵政策,我們公司承接的應急服裝面料、印染生產線獲得了湖北省2021年高質量發展政策支持,獎勵資金470萬元。”

近年來,襄陽紡織服裝產業園堅持以抓好、抓緊、抓實為原則,積極赴大灣區、長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對接產業轉移,加強紡織服裝產業招商,紡織產業加快成長。

襄州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曾同強:“近年來,襄州經濟開發區聚力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建成了以際華三五四二、新國緣棉紡、九天紡織、金恒昌紡織等龍頭企業為代表的漢江流域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園區共有紡織企業近30家,紡織業工業總產值達64.6億元。今后,經開區將大力實施紡織服裝產業補鏈、延鏈、強鏈工程,抓招商、擴項目,補短板、強弱項,打造集棉花倉儲供應、紡紗、織布、印染、服裝、床上用品研發及生產為一體的紡織服裝產業鏈。”

如今,襄州區紡織服裝產業在產業鏈招商中迎來“集群化”發展新階段,共有規模以上紡織服裝生產企業28家,龍頭企業引領帶動作用日益增強。下一步,將積極打造紡織服裝生態工業園,圍繞龍頭骨干企業,突出產業鏈缺失、高端環節,進行針對性延鏈補鏈強鏈,力爭實現“把襄陽紡織服裝產業園建設成漢江流域紡織服裝產業中心”的戰略目標。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