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大才鄉新坡村群眾迎來今年春季的第一批蠶寶寶。首批春蠶陸續發放到蠶農手中,正式拉開全縣今年蠶桑生產序幕。
在大才鄉新坡村環江南大門桑蠶專業合作社的小蠶共育室內,工作人員正在給小蠶喂葉,并小心翼翼地清點、分裝,將育好的小蠶發放給蠶農。小蠶共育室的負責人介紹,此次發放的是今年上半年春季的第一批八十張4齡蠶。“今年的春蠶從現在開始養殖,已陸陸續續向群眾發放小蠶。”環江南大門桑蠶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韋朝東說。
小蠶共育室大院里,蠶農們正拿著蠶框、紙箱等蠶具滿心期待地排隊領取小蠶。蠶農韋介曉也早早來到共育室排隊領取小蠶,拿回自家的蠶房護理喂養。“今天我到合作社領了第一批小蠶,質量很好,我今年打算每批養四分之三張,我對養蠶很有信心。”正在蠶房里給小蠶喂桑葉的大才鄉新坡村平治屯蠶農韋介曉高興地說道。
韋介曉介紹,近幾年他都是靠著養蠶增加收入,他對于剛領到的今年第一批4齡小蠶非常滿意,根據多年的養蠶經驗,相比3齡蠶,4齡蠶個體大,抵抗力強,省工且效益高。去年養的4齡蠶,成活率又高效益又好。
據了解,環江南大門桑蠶專業合作社是專業的繁育小蠶基地。2022年開始與廣西農投時宜公司合作,開發4齡蠶共育基地,為蠶農提供抵抗力強,成活率更高的優質4齡蠶,為群眾增產增收保駕護航,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環江南大門桑蠶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韋朝東說:“經過一年的試驗,結合農戶反饋的意見來看,4齡蠶的抗病能力比3齡蠶強,成活率高,也能提高蠶農的收益。”
據統計,2022年環江桑園總面積達到20.2萬畝,養蠶農戶4.87萬戶,養蠶量達88.8萬張,群眾受繭收入19.98億元,種桑養蠶成為助農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今年環江首批春蠶蠶種發放量達7.58萬張,正式拉開今年蠶桑生產序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