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  正文

金梭紡織的通關密碼-世界觀速訊

評論

中國棉紡織行業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及應用案例首批名單近日公布,憑借智能制造項目,浙江金梭紡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梭紡織”)榜上有名。《中國紡織報》記者發現,該企業獲得中國馳名商標,連續3年被評為中國出口商品品牌,是2021年全國牛仔布產品營業收入前三強企業。

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紡織廠成長為年產1億多米牛仔面料的知名企業,這家建廠20余年的棉紡織企業,到底是掌握了怎樣的“通關密碼”呢?


(資料圖片)

坯布轉型牛仔布

打開外貿市場

“我從小是在廠里面長大的,一步一步見證了金梭紡織的發展。從最開始的小作坊遷移到新廠房,然后又在新廠房的基礎上不斷擴建,到目前為止,金梭紡織占地近600多畝,客戶遍布62個國家和地區,年銷售額超15億元,出口額連續8年位列全國牛仔行業前三甲。”回顧建廠以來的變化,金梭紡織副總裁童勝昊說。

金梭紡織生產總監章美華堅守在紡織行業生產一線20多年,作為第一批進廠員工,她也親眼見證了金梭紡織的發展。“企業從最初的4臺劍桿織機,發展到擁有近900多臺高速劍桿織機,單機臺產量翻了5倍;從沒有漿染,發展到擁有8臺漿染聯合機、兩條32束的束染線。如今,金梭紡織年產各類高中檔牛仔面料1億多米,各類牛仔服裝1000多萬件。”章美華說。

據介紹,在1998年建廠時,金梭紡織生產工藝并不復雜的白坯布,隨著對市場和行業理解的加深,該企業開始轉產牛仔布。

“父親童福友發現牛仔布面料利潤更高、市場更廣,而且技術含量更高,更難以被復制,于是,我們選擇轉產,后來的事實證明我們是對的。”童勝昊表示,當時市場上牛仔布供不應求,只要做出來就不愁銷路。但幾年后,本地服裝廠競爭加劇,為提高效益,企業開始找尋新客戶與新訂單。

“2005年,金梭紡織去廣州參加廣交會,由此結識了很多國外客戶,開始做外貿生意。自此之后,企業產品的海外銷路逐漸打開,客戶主要集中在南美地區。2015年,金梭紡織牛仔布出口額已經占據蘭溪市牛仔布出口額的50%。現在我們與ZARA、H&M、優衣庫、TARGET等知名海內外終端品牌建立了合作關系。”童勝昊說。

今年,在全球消費逐步復蘇的背景下,金梭紡織的經營情況也持續向好。章美華表示,企業訂單已經排至8月份,她對下半年的牛仔布行情持樂觀態度。

提升創新能力

打造牛仔品牌

敲開外貿市場的大門,這對于金梭紡織而言,并非終點,而是在市場擁有一席之地的開始。

“牛仔布外貿加工并沒有很高的門檻,多年來,也有不少人看到商機,開始加入進來。這對于金梭紡織來說是挑戰,也是促使企業不斷創新的動力。”童勝昊表示,創新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引擎,金梭紡織每年投入5300余萬元用于研發,持續提升產品研發創新能力。

“目前公司牛仔布的生產量、出口量位居國內行業前列。但是,中國的牛仔布在國際市場上的賣價并不高,究其原因是產品的性能和功能還存在不足,導致產品附加值不高,難以掌握市場話語權和定價權。企業要發展,光有規模不行。加大科研投入,充分利用產學研創新合作機制的優勢,抓緊研究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產品才是企業未來的出路。”金梭紡織董事長童福友表示,金梭紡織要走出自己的創新之路,實現傳統企業真正的轉型升級。

金梭紡織從土耳其、意大利等國招聘著名技術研發專家團隊,從全國各地引進180多名中高級研發技術人才,持續提升產品研發創新能力。

近年來,金梭紡織獲得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50余項,通過強化產學研合作,與東華大學、武漢紡織大學、浙江理工大學等高等院校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提高了整體技術水平和核心競爭力。憑借香味牛仔面料、保溫牛仔面料、涼感牛仔面料、雙芯高彈牛仔面料等一項項自主研發成果,不斷刷新下游服裝市場和消費者的想象力。此外,企業創新團隊還主導起草了《柔性彈力牛仔布》浙江制造團體標準。2021年,金梭紡織通過PDS(植物染料標準)認證,成為全球第一家獲得該認證的牛仔面料生產企業。

作為同金梭紡織共同成長的伙伴,章美華對于企業在產品與技術方面取得的成就深有感觸,金梭紡織在牛仔面料上突破的技術性難題,也離不開章美華的努力。

“牛仔織物結構緊密的風格特征決定了其緯紗不易打緊,織造時難度較高。為此,2015年,我向企業申請建立創新工作室,開展技術創新,解決牛仔織造難題。”章美華介紹,最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企業創新開發了仿針織牛仔面料、純天絲輕薄牛仔面料、雅賽爾超柔軟牛仔面料等10余種產品。牛仔面料質量也處于穩定上升的狀態,2017年,金梭紡織牛仔面料合格率達99.65%,2018年合格率達99.70%,2019年面料合格率達99.77%,創造了行業標桿。今年,金梭紡織產品研發的方向是植物染、功能性牛仔面料。

除了重視技術創新,隨著企業影響力的不斷提升,金梭紡織也越發意識到樹立品牌的重要性。目前,“JINSUO DENIM金梭牛仔”在中國和歐盟多國均注冊了商標,產品遠銷6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量、銷售額持續增加,金梭紡織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也大幅提升。

童勝昊坦言:“品牌的建設并不容易,需要循序漸進。目前金梭牛仔已經與很多終端品牌合作,實施定制化生產,未來希望可以創立面向消費者的品牌,這一目標仍在努力中。”

建立智能工廠

打破“信息孤島”

“我們的目標是實現由傳統制造型企業向高科技企業的轉型,在這個過程中,開展智能制造項目,建立智能化工廠是必然的。”童勝昊說。

不久前,金梭紡織智能制造項目上榜了棉紡織行業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及應用案例首批名單。據悉,該項目構建了MES、ERP系統,同時引進各類智能化生產設備、智能化配套設施(立體倉庫、機械手臂等),在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基礎上建立企業數字大腦,打造金梭智能制造工廠。金梭紡織的智能化工廠,減輕了員工工作強度,提高了產品品質,實現了各系統互聯互通。

金梭紡織的智能化、數字化建設并非一蹴而就。“我們深知智能制造是發展方向,做好了很受益,但做起來卻不容易。”金梭紡織副總經理童福陸說。

據介紹,早在2013年,金梭紡織就成立了信息管理部,組建信息化研發團隊,到2018年底,已先后投入1000余萬元開展信息化建設、數字化改造,但實際效果卻不明顯。設備雖然先進卻是“聾啞盲”,“信息孤島”現象大量存在。直到2019年,金梭紡織才走上智能制造的“快車道”,實現生產、銷售、采購等業務全流程數字化。

童勝昊表示,企業當前把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作為提升改造的重要工作來抓,近3年來投入3.6億元更新織造、漿染、后整理生產設備,引進必佳樂進口織機和史陶比爾自動穿經機等國際先進機器設備,投入1200余萬元用于OA、ERP、MES、數據中心等信息化項目建設,在關鍵工序、重點裝備、特殊崗位全面進行智能化升級,完成了采購、生產、質量、產品研發、人力資源、營銷、供應鏈、倉儲物流等全方位管控,實現降本提質,增產增效。今年金梭紡織被評為浙江省制造業“云上企業”。

“我們的目標是積極打造未來工廠,力爭成為全球最大的牛仔面料生產企業。”談及未來規劃,童勝昊表示,下一步計劃建造新廠房,把織機數量提高到1400臺,實現產量翻番,未來5年計劃在海外建造5個生產基地,通過提升云端技術,進行資源整合、技術研發創新、品牌營銷變革等系列措施,引領企業制造升級。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