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  正文

世界快報:安徽東至:“三代人”領跑下的“皖贛服裝特色小鎮”

評論


(資料圖)

飛速運轉的縫紉機,“沙沙”作響的剪裁聲……近日,在安徽省東至縣青山鄉葉橋村高太生家中,寬闊的客廳擺放著縫紉機,一派熱火朝天的開工場景映入筆者眼簾。女主人高太生忙著縫合、剪線、換料,“我做的是小孩子穿的紗裙,現在這類服裝比較暢銷,市場需求量大。”

不一會,高太生便完成了紗裙的制作,“我從工廠那邊拿來半成品的衣服,然后進行裁剪、縫合等,完成衣服的制作,每件衣服收取一定的加工費。”言談中筆者了解到高太生曾經在平湖務工,導致她的家庭得不到很好的照顧。而如今,她不用外出打工,人在家中便能通過接服裝訂單輕松賺錢,這樣的生活對于高太生而言,著實是無比踏實滋潤。“我的訂單有本地的服裝企業,也有外地的像平湖的企業。現在每天在家制衣既可以養家,又可以照顧到父母,心里別提多踏實了。”

服裝產業生產環節多,用工量大,因此不少企業便將部分業務外包出去,降低生產成本。于是,“居家打工”的模式成為不少青山村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家里的“上班族”也成為青山鄉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在家里做了10余年裁縫的徐進飛,今年32歲,每個月的工資大概6000到8000元左右,由于按件計算,旺季時待遇相對高一點能達到8000元。徐進飛介紹說,如今他一年到頭都有活做,收入也很可觀。“服裝廠把衣服運來,我們幫著做好相關程序后,服裝廠再派車過來運走,不用我們煩神的。”

裁縫是服裝工廠制作衣服的第一道工序,待遇在當地算中等,其中,包裝和剪線工序工人的待遇就相對較少,月薪大概在1500至3000元之間。這個小鎮的留守老人操持家務之余兼職剪線,許多老人通過熟人介紹在工廠拿到幾大包褲子帶回家剪線頭,完成之后再送回去并且領工資。

在這個小鎮附近農村出來的汪奶奶,兼職剪線頭一干就干了七八年,她介紹一天的工作說,“早上做完早飯就開始工作,到了下午四點半左右去菜地摘菜做晚飯,晚上忙完家務又開始剪線工作,這個工作一直都有的做,貨量多少主要是看工廠的訂單,最近幾年的貨量比較多。”

伴隨著青山經濟社會的發展,就業機會的增多以及美麗鄉村建設的開展,發展環境日益優化,越來越多在外地打工的群眾產生了回家鄉辦廠發展的念頭。青山鄉黨委政府抓住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的契機,通過及時提供信息、組織協調解決問題,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鼓勵吸引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如今,服裝產業已經成為推進青山鄉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

據了解,截至目前,青山鄉總人口1.5萬,現常住人口1.1萬余人,現有紡織服裝廠32家,年總產值2.3個億,能提供近3500多個廠區就業崗位,另外,在家接單小作坊達800余戶,帶動1500人居家就業。服裝業的發展不僅給村民增加就業機會,也為他們的小康生活鋪上暖心底色。

下一步,青山鄉將以打造“皖贛服裝特色小鎮”為目標,按照服裝特色小鎮發展規劃,瞄準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著力提升產業競爭力,組織企業抱團發展,實行加工、技術、品牌、銷售等領域分工協作,努力打造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協作化發展的服裝產業集群,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