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眼下,沙灣市柳毛灣鎮14萬畝棉花正處于坐桃期,即將進入成熟吐絮期,連日來,柳毛灣鎮各村組積極進行棉花灌溉、追肥、病蟲害防治等田間管理工作,確保棉花豐產豐收。
“現階段是保證水源充足防治棉桃脫落的關鍵期,也是預防病蟲害發生的后期關鍵期…”8月17日,在柳毛灣鎮柳毛灣新村王建兵的棉田里,一排排棉苗隨風搖曳,生機勃勃。棉苗上已結滿棉桃,鎮農業技術人員和村民正在仔細查看棉苗的長勢,并現場指導棉苗頂端返青、二次生長的棉花控旺等情況,現場一片繁忙景象。
“我今年種了200畝棉花,通過技術人員的指導,搶抓有利時機,采用無人機進行棉鈴蟲的全面防控作業,現在每株有14—15個棉桃,長勢很好。我對今年棉花豐產豐收充滿信心。”王建兵說。
為確保種出好棉,柳毛灣鎮堅持“黨建+產業”發展模式,發揮基層黨組織優勢,組織農業技術人員和村黨員種植能手深入田間地頭,依據不同種植品種和種植模式,科學指導棉農澆水、配肥、病蟲害防治等各項工作,為棉花增產、棉農增收提供技術保障。目前,全鎮14萬畝棉花長勢喜人。
隨著北斗衛星導航、無人駕駛拖拉機精準播種、無人機打藥在全鎮的推廣和運用,現在越來越多的棉花種植戶從整地、播種、植保到采收全程都實現了機械化操作,加之科學管理和晴好天氣,如今,一株株棉花掛滿棉桃,部分棉桃已裂開露出雪白的棉絮。
沙門子新村棉花種植大戶胡大林說:“以前種地的時候大多數都是人工操作的比較繁瑣,比如說拔草、打藥,一畝地的成本最少要兩三個人。現在基本上都是無人機、北斗導航播種這些高科技代替,一個人就可以把它干完,打藥、播種、犁地基本上都實行了現代化的農業,十分方便快捷。”
村黨組織充分發揮黨員先鋒作用和人才示范帶動作用,暢通村民微信群、抖音平臺等信息溝通渠道,及時關注并發布棉花病蟲害預警監測和技術防治等相關信息,做好為農服務,實現增產增收。
接下來,柳毛灣鎮將堅持以黨建引領、產業賦能為目標,搭建政企溝通交流平臺,推動棉花產業規模化、系統化發展,形成黨建、產業融合發展新優勢,走出一條黨建與產業鏈建設深度融合、協同發展的新路子。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