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占斌創作的手繪手術圖。
“你這個是腳后跟挫爛傷,明天手術時,我會把你腳底內側的皮瓣轉移修復到你腳后跟缺損的地方,然后腳底內側再進行植皮。”近日,在揚中打工的21歲河南小伙小敏(化名)因在工地工作時被砸傷腳,來到揚中市人民醫院手足外科就診。與一般醫生所不同的是,科室醫生陳占斌一邊說著,一邊拿出自己畫出的手術簡圖。
22日,院方告訴記者,利用繪圖的方式,“看圖說話”和患者溝通病情,“80后”的陳占斌,在走上工作崗位之初,就已經這么做了。
35歲的陳占斌是揚中市人醫的一名“新人”。研究生畢業后,他進入宿遷第一人民醫院工作,今年三月,受好友兼老師——揚中市人民醫院骨科主任陳新軍的邀請,來到揚中市人民醫院組建手足外科。
在8樓醫生辦公室,當記者終于見到了準備下夜班的陳占斌時,他首先拿出一本厚厚的手繪書,里面全是一幅幅如同印刷出版物的骨科手術圖。“他畫的很逼真很明了,我可以知道我的手術步驟到底是怎樣,再不是躺在手術臺上‘任人宰割’的羔羊了!”還有幾天就要出院的河南小伙小敏,打趣著說道。采訪中,同事們都調侃說,陳占斌是被醫生職業耽誤的“畫家”。
“在蘇州大學讀研究生時,因為學的是臨床專業嘛,就要求必須足夠了解人體解剖。我那時候就是為了更好地學習解剖,一方面便于自己理解,一方面也可以和患者進行更好的術前溝通。”陳占斌說,一般手術記錄都是純文字,但是自己有配圖,也算是為枯燥的手術記錄增添些許趣味。并且,這樣不僅是對自己、同事,還是患者和家屬,都更直觀。到現在,他已手繪出大大小小千余幅手術圖和病例圖,這其中也不乏一些生活作品。
“我現在倒有些怕畫畫了,每次患者做手術前,都會拉住我的手,要我承諾手術后,再給他們畫幅自畫像。”陳占斌有些無奈地告訴記者,手術手繪畫有時是必須,但多名患者求自畫像,實事求是說,自己還是有壓力的,“醫生的主要精力還是治病救人,畢竟沒有那么多的空余時間。”(通訊員 蔡鈺 記者 萬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