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絲、大辣片、親嘴燒、泡椒牛板筋......90后童年記憶中的“5毛”辣條如今也要上市了。11月14日,記者了解到,“辣條一哥”衛龍企業于近日再度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沖擊“辣條第一股”,上市企業名稱擬定為“衛龍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衛龍”)。
衛龍表示,此次IPO募資將用于擴大和升級企業生產設施與供應鏈體系。但2019年至2020年衛龍產能利用率卻大幅下降,這也引發市場對其募資利用的合理性進行關注。
今年二度提交申請,IPO募資合理性引關注
記者注意到,早在今年5月,衛龍就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正式啟動IPO,沖擊“辣條第一股”。但由于遞表時間超過6個月未獲批,根據規定需重新遞交新的申請。更新后的招股書新增了今年上半年的財務數據等信息。
公開信息顯示,衛龍創辦于1999年,是集研發、生產、加工和銷售于一體的休閑食品企業,創始人劉衛平,公司主營產品包括調味面制品、蔬菜制品、豆制品與其他制品三大類。根據衛龍招股書,2020年,調味面制品和蔬菜制品產生的年銷售額均超過10億元;其中,大面筋、魔芋爽、親嘴燒、小面筋四大產品產生的年銷售額均超500萬元。
成立后的20多年間,衛龍迅速擴張。更新后的招股書顯示,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及截至2020年及2021年6月30日止的六個月,衛龍總收益分別達到27.52億元、33.85億元、41.2億元、18.87億元、23.03億元。2018年至2020 年,衛龍總收益年復合增長率為22.4%。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該增速超過中國休閑食品行業同期4.1%的年復合增長率。
衛龍在招股書中稱,本次IPO的計劃所募集資金,將用于擴大和升級企業生產設施與供應鏈體系,以進一步提高公司產能、倉儲管理和產品質量。據了解,衛龍目前擁有四個工廠,分別為平平工廠、漯河衛來工廠、駐馬店衛來工廠和漯河衛到工廠。然而,2019年至2020年,其產能利用率從86.6%大幅下降至73.9%。產能利用率不足,募資仍要擴大產能?IPO募集資金利用的合理性也引發市場關注。
辣條行業競爭加劇,衛龍半年營銷費大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8日,衛龍食品剛剛完成一筆35.6億元的重磅融資——Pre-IPO輪融資。投資方陣容豪華,由CPE源峰和高瓴聯合領投,紅杉中國、騰訊、云鋒基金等知名機構跟投。這也是衛龍創立以來首次引進外部資本,融資投后估值約700億元,這一估值超過了洽洽食品、三只松鼠、良品鋪子市值總和。對此業內認為,盡管衛龍有其品牌和規模效應,也有“辣條第一股”的光環,但整體來看,這個估值偏高。
衛龍招股書顯示,當前劉衛平家族控制的和和全球資本持有衛龍92.17%股份。今年10月出爐的2021胡潤百富榜顯示,劉衛平、劉福平兄弟以280億元的身家首次上榜并成為河南第二富豪。
近年來,伴隨休閑食品市場的迅猛發展,作為細分賽道的辣條市場也賺得盆滿缽滿。根據智研咨詢發布的《2020-2026中國辣條產業發展態勢及投資盈利分析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辣條行業市場規模為431億元,2019年為65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8.59%。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預計中國辣味休閑食品行業2020年至2025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0.4%,至2025年零售額將達2570億元。
與此同時,除了衛龍這樣的傳統辣條企業,良品鋪子、三只松鼠等多家休閑食品企業也開始圍繞辣條賽道開拓新品類、新產品,短視頻平臺不斷涌現出包括源氏、君仔、翻天娃等在內的眾多新晉網紅品牌,這也進一步加劇了辣條市場的競爭格局。
為此,衛龍不斷開辟線上、線下渠道,在市場營銷上大方“砸錢”。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衛龍分銷及銷售費用逐年增長,分別為2.35億元、2.81億元和3.71億元;而2021年僅上半年的分銷及銷售費用就達到了2.63億元,幾乎趕上2019年的全年水平。
(來源:衛龍招股書)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由于辣條是新生代比較青睞以及消費頻次比較高的品類,當前仍受到許多企業和資本矚目。相對于衛龍的市場占有率,新晉品牌目前較難撼動。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等企業布局辣條品類,只是增強與新生代消費者黏性的舉措之一,他們并不主營辣條,因此對衛龍來說或許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