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市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推進源頭防控、結構優化、過程管控、末端治理,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緊盯目標,推動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一是大氣環境質量創近年來最好水平。2021年,我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4.40,在全省120個縣(市、區)中排名第57,同比前進5名。綜合指數同比下降12.52%,改善率全省排名第48。優良天數278天,優良天占比76.2%,超考核指標(247天、67.7%)31天,8.5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為33ug/m3,同比下降17.5%,較考核指標(41ug/m3)低8ug/m3。六項污染物同比“五降一平”。SO2、NO2、CO三項污染物達國家一級標準,PM2.5、PM10兩項污染物達國家二級標準,均創近年來最好成績。SO2平均濃度為20ug/m3,同比下降13.04%;NO2平均濃度為29ug/m3,同比下降9.38%;CO平均濃度為1.6mg/m3,同比下降27.27%。PM10平均濃度為64ug/m3,同比下降13.51%。O3平均濃度為176ug/m3,同比持平。二是丹河斷面水質大幅改善。去年以來,通過有效落實《高平市地表水考核斷面常態化管控方案》,狠抓入河排污口管控,丹河牛村出境斷面、河西斷面水質均達地表水Ⅲ類標準,較往年Ⅴ類水質提升了2個類別,有了質的改善,全面完成Ⅲ類水體比例66.7%的目標任務。
聚焦重點,狠抓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完成鋼鐵行業超低改造任務。去年10月底,泫氏鑄管、福鑫鑄管2家鋼鐵企業完成有組織治理、無組織治理、清潔運輸三個環節的超低改造任務。推進煤化工企業直接冷卻改為間接冷卻。完成晉煤天源、晉豐煤化、丹峰化工3家化工企業72臺造氣爐改造任務。扎實開展績效評估工作。 完成化工、焦化、鋼鐵(冶鑄)、水泥、混凝土攪拌站、洗煤、磚瓦、石灰窯、耐火材料、水泥制品等19個行業109家工業企業的績效評估。實施VOCs專項治理。完成全市140家涉VOCs企業的自查自糾工作;完成34家加油站三次油氣回收改造;完成27家從事噴漆作業的汽修企業VOCs排放監測工作,未發現排放超標行為。推進清潔取暖改造和優質煤供應。清潔取暖改造完成3445戶,完成率115%,超額完成任務,農村地區清潔取暖覆蓋率達75%;優質型煤供應3000余萬塊。強化機動車輛管控。對柴油載貨車輛進行路檢,目前路檢車輛633輛;持續開展“用車大戶”入戶抽檢工作,對31家企業718輛車完成抽檢;對30家企業229臺非道路移動機械進行了監測,對市區8家建筑工地34臺非道路移動機械進行了監測;同時,淘汰了13個單位33臺國Ι及以下老舊非道路移動工程機械。
以工程治污為抓手,全力改善地表水環境質量。為確保丹河趙莊、牛村、河西斷面持續穩定達標,制定出臺了《高平市地表水考核斷面常態化管控方案》,明確了每個斷面的管控目標、管控范圍、管控措施以及責任單位、責任人。通過現狀摸排和調查,梳理出了管控范圍內的72個污染源,對每個污染源都進行了分析研判,提出了存在的問題及隱患,針對性地制定了工作措施,并按照河長制責任劃分和有關職責,明確了責任單位、責任人以及監管單位、監管責任人。采取分批滾動方式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去年全市開工22個村,完成20個村的治理任務;按期完成高平市第一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米山鎮、寺莊鎮、北詩鎮、陳區鎮、石末鄉、建寧鄉污水處理站以及三甲煉焦有限公司脫硫廢水處理工程。
繼續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工作。對2019年以來積壓至今的24個應調查而未調查地塊的用地單位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工作,目前24個地塊全部啟動調查工作,其中10個地塊已完成調查報告的評審。開展土壤污染重點監管企業隱患排查工作。9家重點企業,8家企業共排查出隱患點位147個,1家正在排查。開展固體廢物專項整治工作。排查發現違法傾倒煤矸石點位17處,其中煤矸石歷史堆場12處,新發現煤矸石堆場5處,均完成治理任務。深入推進固體廢物“兩視頻、兩臺帳、一規范”建設任務。目前,全市30家煤礦企業除2家在建礦井外,已全部完成視頻聯網工作;煤礦配套洗煤廠共22家都已全部完成聯網;煤矸石磚廠13家,已聯網6家;社會洗煤廠28家已聯網10家。開展社會排矸場定點幫扶工作。目前,已有7家社會排矸場順利完成環保自主驗收,正式投運。開展危險廢物大排查大整治工作,通過現場檢查督促,規范了各產廢單位危險廢物收集、貯存、轉移、管理及臺賬記錄等工作。完成了全國固體廢物管理網絡系統固廢和危廢申報工作,其中危險廢物完成申報63家,固體廢物完成申報4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