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   >  正文

2.5億成立童裝公司,李寧搶占服裝領域“最后的蛋糕”

評論

“這一次,李寧不能再出錯了。”

李寧想要發力童裝賽道的心,已經不止于僅靠一條子品牌業務線。

3月7日消息,李寧體育成立童裝公司,注冊資本2.5億元。 據天眼查App顯示,李寧(中國)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新增一則對外投資,投資企業為李寧體育童裝有限公司,股東信息顯示,該公司由李寧(中國)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全資持股。

據悉,李寧體育童裝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3月3日,法定代表人為李寧集團財務總經理杜道利,經營范圍包括體育用品及器材批發;體育用品及器材零售;技術服務、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交流、技術轉讓、技術推廣等。

當下,我國童裝市場潛力巨大,根據歐睿咨詢數據顯示, 預計2024年我國童裝市場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 而在這亮眼數字的背后,卻是童裝行業市場集中度低,且呈現出分散狀態的競爭格局現狀。

由此,童裝行業巨大的整合空間自然吸引了大批服裝巨頭紛紛發力加碼童裝業務,這之中,國民體育老牌李寧自然不會缺席。然而,李寧在經歷了重整李寧KIDS到推出李寧YOUNG,其在童裝領域一路奮戰出來的成績,并非十分耀眼。

因此,李寧如今再度對童裝賽道重大發力,且不再囿于只做子品牌業務線,轉而直接2.5億成立童裝公司,此舉引發行業密切關注。 然而,近年來仍未完全擺脫掉“質量門”“定位不清”的李寧,該如何在童裝領域突出重圍呢?

1 從KIDS到YOUNG,李寧的童裝之路并不順利

李寧在布局童裝賽道的這條路上,走的并不順利。

基于多元化發展戰略,李寧集團在2014年就成立了李寧KIDS,對于這條業務線,李寧集團最早采取的是品牌授權合作模式,將品牌授予第三方運營。然而此種模式存在諸多問題,直接導致了李寧童裝渠道的落后。

終于待到2016年原有授權合同到期,李寧集團立即收回童裝品牌代理權并重整童裝業務,正式開始重新規劃原有李寧童裝品牌李寧KIDS未來的發展策略。最終,李寧構建了獨立的童裝事業部,推出全新的李寧YOUNG,奮起搶占青少年運動鞋服市場。

全新李寧YOUNG品牌以3-14歲青少年為目標消費群體,針對不同年齡段設定兩條產品線:包括3-6歲兒童和7-14歲少年,并從產品、供應鏈、渠道、品牌營銷等方面皆對童裝業務進行了變革措施。

截止2021年上半年,據李寧公司財報統計顯示,李寧YOUNG門店總數達1041家。品牌數讀(ID:winlive2019)于贏商大數據后臺進行檢索,在24個城市5萬平米及以上購物中心的開店情況里,李寧YOUNG進駐191家購物中心和21家百貨,門店遍布26個省份里共59個城市。

對此,方正證券研究所給出分析:李寧運營能力與安踏接近,以30%計算且假設主品牌不增長,李寧童裝業務的收入理論上可超40億。以主品牌約5700家、兒童門店約2/5計算,李寧YOUNG理論門店數可達2200家左右。

運動品牌童裝門店數量及占比

李寧公司財報

然而放眼于整個運動品牌童裝賽道,自李寧YOUNG推出后的三年內,雖然其門店數量逐年上升,但相較于安踏 KIDS、361° KIDS,其童裝業務與同品類競品的差距極為明顯。對此,有行業內人士分析表示,錯過了最佳戰略上升期的李寧,其節奏明顯較其他品牌緩慢,想要完成追趕的難度也較大。

即便如此,李寧對于童裝賽道的執著不減,或是準備另辟新徑,或是寄希冀于重度發力——成立童裝公司的舉措宣告著李寧的決心:勢必要分好童裝市場這塊蛋糕。

2 “最后一塊蛋糕”,童裝行業成為商家必爭之地

童裝,被公認為是服裝領域的“最后一塊蛋糕”。

伴隨著“二孩”“三孩”政策為出生人數提供支撐、“4+2+1”的家庭結構和“優生優育”的理念提高兒童家庭地位,以及85后、90后新生代消費者愿意為品牌和品質支付更高的溢價,童裝市場規模在這些“量”和“價”的雙重驅動下,增長空間極具可觀。

童裝這塊蛋糕究竟有多大?

據興業證券發布的報告數據顯示,我國兒童鞋服市場增速快,2007-2021年CAGR達9.7%,2021年市場規模達3300億元體量。

我國兒童鞋服市場 2007-2021 年 CAGR=9.7%

Euromonitor,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

據了解,目前童裝行業的主要玩家,包括有森馬服飾旗下的balabala、起步股份的ABC KIDS、太平鳥的Mini Peace、江南布衣的inby by JNBY、特步兒童、361°童裝,等等。

分品類來看,在目前的市場競爭格局里,頭部品牌以運動童裝品牌為主。除balabala獨家領先以外,Nike、安踏、Sketchers、Adidas的市占率也皆達到了3%以上。

兒童鞋服市場前五(以 2021 年排名為準)

有業內人士在走訪消費過程中發現,大多數上述品牌如今都在加大線下店面中兒童服飾的陳列面積以及更新營銷方式。

然而不能忽視的是,在行業市場體量整體飛速增長的現狀背后,是我國童裝行業的競爭格局分散、市場的集中程度較低。在童裝市場的此種現狀下,行業巨大的整合空間吸引著大批服裝巨頭紛紛發力加碼童裝業務。

童裝賽道已然成為商家必爭之地。

對此,有業內專家對品牌數讀(ID:winlive2019)表示,伴隨著運動健康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以及國家政策、學生體育考試加分政策等因素的加持,兒童細分運動場景的細分品類需求將持續增長,運動休閑風格也將作為一種時尚流行元素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

“在這種情況下,兒童運動鞋服的著裝場景和著裝頻次將大幅提升,運動童裝的市場將顯著擴大。”

3 背負著標簽的李寧,該如何在童裝領域突圍?

在做出成立童裝公司的決定背后,堅定且執著的李寧,能否獲得來自童裝行業所給予的信心?

要知道,在李寧2016年重整童裝業務,推出李寧YOUNG來奮起搶占市場的同時,成立于2008年的另一巨頭競品安踏KIDS已然發展了近10年的時間。拋去童裝業務的視角,放大至企業整體,安踏與李寧這兩者之間不斷在拉大的差距,也成為了擺在李寧面前難以忽視的挑戰。

去年年中,在安踏舉辦的戰略目標發布會上,安踏品牌公布了自己在未來五年的戰略目標,以及旨在24個月內實現快速增長的“贏領計劃”。除了業績的亮眼表現外,安踏的科技研發能力讓市場對其保持持續期待。

自2005年便開始對研發進行投入的安踏,成為國內首個建立國家級運動科學實驗室的本土運動品牌。在2014年,安踏超越李寧,成為國內對研發投入最多的運動品牌,此后這一差距逐年被持續拉大。

國內典型運動品牌研發投入(百萬元)

圖片來源:各公司公告,華金證券研究所

一位業內專家對此評價道:“科技是安踏區別于其他本土品牌的核心優勢,在核心品類上追求專業化、深度挖掘市場的打法,無疑構成了安踏未來深遠的產品及科技護城河。”

而反觀李寧,在去年九月的“全運會陳雨菲受傷事件”過后,至今仍深陷“質量門”。

圖片來源:中國經營報

據世界羽聯消息,在去年9月9日進行的第十四屆全運會羽毛球女子團體比賽上,奧運冠軍陳雨菲在比賽中腳部被割傷。而割傷陳雨菲腳步的鞋子,正是李寧于去年推出的新款“鶻鷹Ⅳ女子羽毛球專業比賽鞋AYAR006-2”。

該款鞋的產品介紹稱,其使用了一種名為“TUFF TIP”的鞋頭耐磨材料,應用于鞋面腳趾處,宣稱可以防止鞋面過早磨損,從而延長鞋的使用壽命。這款鞋官網售價為1099元。

圖片來源:中國經營報

而質量問題,正是童裝行業最為關注的維度之一。據《2021年中國家庭育兒市場洞察》數據顯示,如今消費者對于童裝的消費偏好方面,最注重的便是童裝的質量舒適性,而對于童裝的性價比考量則是占比最低的一項。

消費者對童裝的消費偏好

圖片來源:頭豹研究院《2021年中國家庭育兒市場洞察》,首創證券

當聚焦在運動童裝這一品類上,消費群體對于其質量品質則有著更高的要求。一位家長消費者對品牌數獨(ID:winlive2019)坦言,在給孩子挑選運動童裝的時候,因考慮到運動童裝需要支持孩子的運動使用場景,消費偏好會與日常童裝有所不同,運動童裝的首要考量便在于其安全性能及質量標準。

那么,至今還背負著較重“質量門”“定位不清”等標簽的李寧,將如何以其童裝公司,在童裝領域內順利鋪展開自己的商業版圖?

更重要的是,李寧又該打出怎樣的一張王牌,來彌補回已經被時間拉開的行業差距?

作為國民體育老牌,李寧面對著中國童裝這一廣闊市場再度發力,其深厚歷史底蘊與品牌優勢讓行業對其持有期待。

然而,在如今各巨頭玩家都在加緊布局業務,且仍不斷有新玩家入局搶占市場的現實形勢下,并未擁有領先優勢條件的李寧,的確需要在保持正確掌舵的基礎上,加緊步伐。

正如有專家對此評價道:“這一次,李寧不能再出錯了。”

標簽: 體育用品 有限公司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