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嘉鴻鞋業生產車間屈向前攝影
□統籌策劃 黃婷 執行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黃婷 劉瑞朝
全球每三雙鞋,就有兩雙是中國制造;全國每十雙休閑運動鞋,就有三雙是睢縣制造。
(資料圖)
從革命老區到“中原鞋都”,睢縣制鞋產業的崛起,除了與悠久的織錦歷史有關,更與東南沿海、雄安新區制鞋產業轉移機遇密不可分。
如今,睢縣制鞋產業產能達到3億余雙,配套能力達90%以上,已成為全國除福建晉江以外最大、最具競爭力的休閑運動鞋基地。輕工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當地正在實施品牌帶動、創新驅動、質量標準提升“三大戰略”,建成鞋業品牌孵化中心,培育自主品牌,由“睢縣制造”向“睢縣創造”轉變。
織錦業曾是襄邑主導產業
如今號稱“中原鞋都”的睢縣,有著悠久的制鞋歷史。睢縣舊稱襄邑,是絲綢之路絲織品的重要供應地之一。“錦”在《說文解字》中歸屬“帛”部,“襄邑織文”。舊《睢州志》記載:“襄邑人善織錦,皆沿池而居,濯錦池名以此。”
眾所周知,成都又被稱為錦官城。不過,睢縣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汪方勇介紹說,西漢時期,當時的王室便在襄邑設置服官,即錦官,比三國蜀漢在成都設置錦官的年代要早得多,可以稱得上是我國最早的錦官城。
直到今日,睢縣北部西北隅還有漢代濯錦池遺跡。大約兩千年前,襄邑善織錦者環池而居,形成環池織錦產業帶,織錦業成為襄邑最負盛名的主導產業。
根據介紹,襄邑的織錦先是運往長安,然后再踏上“絲綢之路”,在一聲聲的駝鈴聲中,銷往中亞、歐洲各國。由于紡織業發達,盛產織錦,襄邑也能生產出很多不同材質、不同樣式的衣服與鞋,專供皇宮使用。
汪方勇介紹說,當時,布帛鞋的鞋頭,多呈分叉狀、底用麻線編織,稱之為雙尖翹頭方履。按當時規定,祭服穿舄、朝服穿靴、燕服穿屨、出門則穿屐。
抓住產業轉移機遇實現產業轉變
睢縣能夠成為今日的“中原鞋都”,與福建省晉江市有著密切關系。依托制鞋產業,晉江市從落后貧困縣到全國百強縣前十,穩坐“福建第一縣”。
2012年,睢縣制定出臺《“中原鞋都”發展綱要》,確立了“一年打基礎,三年上規模,五年成基地,十年成鞋都”的發展目標。一場活學活用“晉江經驗”的創新實踐在睢縣逐漸展開。彼時的睢縣,還是貧困人口占全縣總人口近三分之一的紅色革命老區。
近年來,睢縣圍繞“一雙鞋”做文章,搶抓東南沿海、雄安新區制鞋產業轉移機遇,積極承接產業鏈轉移,實現了制鞋產業從無到有、由散到聚、由小到大的重大轉變。
目前,睢縣開發區入駐有鴻星爾克(商丘)實業有限公司、中喬(河南)體育有限公司、河南特步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睢縣足力健鞋業有限公司、河南嘉鴻鞋業有限公司等制鞋、鞋材及工貿企業596家。
睢縣制鞋產業產能達到3億余雙,配套能力達90%以上。產業發展初具規模,吸納就業效果明顯,集聚效應初步顯現,已成為全國除福建晉江以外最大、最具競爭力的休閑運動鞋基地。
記者了解到,憑借優質的投資環境以及相對低廉的勞動力資源優勢,我國制鞋業已建立起較為完善的上下游產業鏈,形成了各種鞋類生產的產業集群。
東南部鞋業主產區,以廣東、浙江、福建三省為主,年產量占到全國的70%。西部鞋業主產區,以成都、重慶為代表,逐漸發展壯大。中部鞋業主產區,以河北三臺、河南睢縣為代表,正在迅速發展壯大。
睢縣制鞋業正實現數智化轉型
中喬(河南)體育有限公司便位于“中原鞋都”內,由中喬體育股份有限公司于2021年8月投資創建,是一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集設計、開發、生產為一體的國內知名運動品牌民營企業,旗下擁有喬丹、喬丹兒童、喬丹質燥、茵寶四大品牌。
2月23日,在公司的生產車間,工人們在沖裁、印花、幫面、成型等各條生產線忙碌著。中喬(河南)體育有限公司總經理鄒銀芳介紹說,他們從今年正月初七正式上班,訂單已經排到了9月份,基本處于飽和的狀態。
在工廠的制鞋智能生產線上,機器人正在按照電腦設置的程序和模型制作運動鞋。鄒銀芳說,制鞋智能線整線設計產能180雙鞋/小時,可節省人工30名,節省電能30%,膠水等耗材使用量降低40%。
智能制造,在睢縣并不是個例。睢縣雄安制鞋產業園成立了5G智能制造產業基地和智能制造研發中心,建筑面積約2萬平方米。5G智慧工廠、制鞋機器人生產線、5G智能制造研發實驗室等,幫助傳統制造業提高綜合競爭力,實現數智化轉型。
記者了解到,當地支持嘉鴻鞋業建立河南嘉鴻鞋業有限公司保健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加強與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研究院、四川大學等合作,建成河南省鞋類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和科研創新平臺,開展科技攻關、成果轉化和人才引進培養。
同時,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支持中小企業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打造河南嘉鴻鞋業有限公司等一批“專精特新”企業。
建成鞋業品牌孵化中心
今年1月2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建設睢縣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批復》(豫政文〔2023〕13號),同意依托睢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建設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定名為睢縣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行現行的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政策。
批文要求,睢縣高新區要重點發展紡織服裝(制鞋)、電子信息等主導產業,依靠科技創新促進產業高端化發展,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著力打造創新驅動發展的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
根據《關于加快改革創新促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省級高新區研究與開發經費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要達到5%以上,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要達到20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占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的50%以上。
睢縣在國內的制鞋產業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江湖地位。中國每年制造的鞋,約占全球生產總值的70%,全球每三雙鞋就有兩雙是中國制造。其中休閑運動鞋,睢縣年產量占全國的30%,有著很大的提升空間。
睢縣將創新擺在發展的重要起點、現代化建設的核心位置,實施品牌帶動、創新驅動、質量標準提升“三大戰略”,建成鞋業品牌孵化中心,培育自主品牌,已經有了足力健、鴻星爾克、喬丹等為代表的制鞋產業自主品牌,正由“睢縣制造”向“睢縣創造”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