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   >  正文

李寧年報解讀:營收增長14.3%,5年來鞋類收入首次反超服裝|天天視點

評論

從3月16日開始,國內運動品牌陸續公布年報。過去一年里,國內經歷了漫長的封控,度過了全面開放前的陣痛期,運動品牌的增長速度無可避免地放緩,但在做好長期準備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平穩度過。


(相關資料圖)

3月17日,李寧發布2022年全年業績報告。公司實現營收258.03億元,同比上升14.3%,毛利潤為124.85億元,同比增長4.3%,毛利率同比下降4.6個百分點至48.4%。

在財報電話會議中,集團副總裁及首席財務官趙東升解釋,折扣力度加大、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上升等原因導致直營、批發和電商三大渠道都受到影響,三者導致集團毛利率下降了4.6個百分點。而羽毛球業務優化帶來的毛利率提升和DTC渠道占比下降、存貨跌價、研發費用增加等帶來的毛利率下降互相抵消。

雖然毛利率下降,但李寧通過費用調控,讓經營利潤率和利凈利率依然處于合理水平。報告期間,經營利潤為48.87億元,同比下降4.9%,經營利潤率下降了3.9個百分點至18.9%;而凈利潤微升至40.64億元,凈利率從2021年的17.8%下降至15.7%,這一數據在行業內仍處領先位置。

但資本市場似乎對財報表現不買賬,截止至3月17日收盤時,李寧的股價為57.5港元,比開盤時下跌了9.91%,總市值為1521億港元。

在全面開放后,行業內普遍對市場保持謹慎觀望的態度,李寧的2023年展望也體現出這一點。李寧預計全年營收收入增長在10%-20%中段,也就是和2022年的增長相近,全年凈利潤率預計保持在10%-20%的水平。

強調功能性品類,5年來鞋類收入首次反超服裝

如果按照品類劃分,李寧營收增長的貢獻絕大部分來自鞋類,上一次出現這種情況還要追溯到2016年,即便是一年之后,李寧的服裝收入也僅是略高于鞋類。從2018年開始,服裝的占比逐漸拉開差距,而當年正是李寧推出中國李寧并將其帶上紐約時裝周的時候。

2021年,李寧的營收增長非常亮眼,達到56.1%,而服裝的營業同比增長了60.5%,占總營收的52.4%,整整比鞋類多出10個百分點。

但到了今年,情況完全顛倒過來,鞋類收入同比增長41.79%,達到136.79億元,服裝收入反而下降了9.4%至107.09億元,鞋類在總營收中的占比達到52.24%,比服裝多出了10個百分比。

這一變化與運動休閑品類需求減弱,專業功能性產品抗周期能力更強有關,市面上不乏增長減緩甚至步入虧損的休閑運動品牌。在2022年,無論是針對上半年還是全年業績,李寧集團執行董事及聯席CEO錢煒不斷在財報會議中強調“功能性品類成為了生意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不同品類的零售流水也能體現這一趨勢。報告期間,李寧整體同比上漲了4%,其中籃球增速最高,達到25%,跑步次之,達到13%,而健身和運動生活(包括中國李寧)分別下降了17%和6%。在營收大幅增長的2021年,運動生活在所有品牌中增長最快,達到71%,占總零售流水的為43%,一年之后,無論是增速還是占比都在下降。

錢煒表示,未來希望公司鞋類、服裝和配飾的收入比例能夠維持在50%、45%和5%,“鞋類占比能夠占到營收的50%及以上,對于一個專業運動品牌的可持續性成長和產品競爭力的提升,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李寧是一個專業運動品牌,我們必須把鞋做好,把專業運動品類做好,這是公司戰略聚焦的表現。”

三年首次實現門店數量大增

即便在半年報發布時,李寧在門店擴張上依然不動聲色。截止至2022年6月底,李寧雖然新開了240家門店,但算上關店數量依然凈減25家。

李寧的上一次快速增長,已經要回到2008年,因為北京奧運會的紅利,國內所有運動品牌都在瘋狂擴張,但經歷了一輪庫存危機后,大家都著手關閉低效門店。

2019年9月,錢煒出任李寧集團執行董事及聯席CEO,“打造肌肉型企業”、“開大店關小店”成為了關鍵詞,虧損店鋪加速關閉。再加上3個月后就到來的新冠疫情,疫情前兩年李寧的門店數量基本維持在7000家左右,尤其是李寧牌的數量幾乎不變。

直到去年10月,李寧公司對外發布的數據顯示,從9月底至10月7日,全國新開超百家李寧門店,這才讓李寧加速擴張的野心浮于水面。

光是第四季度,李寧銷售點數量(不包括李寧YOUNG)增加了194個,全年凈增360個。李寧YOUNG銷售點數量共計1308個,年內凈增106個,這也是疫情三年間首次實現門店數量大增。

多開店帶動著店鋪總面積持續增加,去年店鋪總面積增加10%-20%高段,平均月店效提升低單位數,目前大店數量超過1600家。

更加值得關注的是,在2015到2020年間,李寧的直營門店持續減少,到了2021年,直營門店增加了16家,而去年這360個凈增的李寧銷售點中,直營門店一下子占了265個。

從錢煒上任以來,零售轉型是李寧的重點。錢煒表示,過去三年,李寧一直在強調拓展優質渠道,整合和關閉效率低、不盈利的店。到了去年,針對低效店鋪的整改、關閉已經達到了公司的預先指標。而在外部條件上,疫情導致許多物業空置,李寧有了進入的機會,并且有能力把多層級市場的旗艦店做好。所以去年的表現實際上是過去兩三年李寧整體提升的結果。

直營門店的擴張也帶來了收入的增長,2022年,直營收入同比增長6%。不過,批發(不包括國際市場及李寧YOUNG)仍是拉動營收增長的主要渠道,全年收入同比增長15%,其中專業渠道發貨的品類如羽毛球、乒乓球等收入增速較快,達到30%-40%。

庫存處在合理水平

無論國內外運動品牌,在2022年無一不面臨著庫存積壓的壓力,打折是最常用的去庫存方法,而李寧的當季新品折扣率約為70%-80%高段。趙東升解釋,去年李寧的全渠道庫銷比為4.2個月,仍處于良好水平。

報告期內,李寧的存貨同比增長37%至24.28億元,渠道庫存錄得20%-30%中段增長,而公司庫存增加同比增長了37%。趙東升表示,一方面,這是因為公司生意規模擴大,帶動庫存的增加,另一方面,李寧也需要保證充足的新品供應,帶動未來生意復蘇。即便如此,李寧線上線下全渠道的存貨周轉日期為4.2個月,仍然比較健康。

雖然存貨增加,但存貨結構的變動不大。如今,在渠道存貨(包括線上和線下)12個月以上的存貨僅為3%,7-12個月的存貨從2021年的6%提升至9%,而6個月及以下的新品存貨占比依然高達88%。

李寧的現金循環周期同比增長了10天,達到30天。平均應付貿易款項周轉期下降5天至42天,平均存貨周轉期增長4天至58天,平均應收貿易款項周轉期增長1天至14天。

錢煒強調,雖然追求高效的庫存結果和庫存狀態很有必要,但不應該妖魔化庫存,“沒有好的庫存就做不了生意,但這往往需要慎重的決定。不僅要把總盤把握住,還有落實到一家又一家的門店。”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