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   >  正文

【天天速看料】“旱改水”改出致富田

評論


(相關資料圖)

全媒體記者劉麗華 通訊員李素 周琦 孟令蔚

3月29日,鶴峰縣走馬鎮千金村,大型翻土機在目標地塊上翻田,村民穿梭田間,將調理劑撒下,改善土質,調整土壤生態環境。如今,千金村零散的旱地已被改造成連片的水田。

“以前種旱田都是靠天吃飯,遇到干旱就沒有多少收成了。改成水田后,不僅可以種水稻,還可以發展葛仙米,收入翻了幾番,我們都很愿意改。”千金村村民張厚寬率先加入“旱改水”項目,將自家1.65畝旱田進行改造。

葛仙米并不是米,而是一種水生藻類植物,依附在水稻田里生長,有“綠色燕窩”之稱,含18種氨基酸,其中8種為人體必需,生長環境非常特殊,稻田必須干濕度適宜、原生態、無污染。

走馬鎮水源充足、水質優良,是世界上最大的葛仙米產區,擁有可生長葛仙米的水田近1萬畝,分布在千金村、金龍村、汪家堡村等20多個村。長期以來,當地政府把葛仙米作為特色產業打造,提出百億元產業目標。

去年11月,走馬鎮決定實施“旱改水”項目,擴大水稻種植面積,為發展葛仙米產業營造良好環境。

“為讓群眾實實在在增收,前期我們通過調研走訪,充分征求群眾意見。”走馬鎮黨委宣傳委員、統戰委員孟小平介紹,走馬鎮第一期“旱改水”項目涉及千金村、汪家堡村、金龍村、白果村、劉家埡村、古城村、周家峪村等7個村,涉及農田260余畝,預計今年4月底完工。

“我們把原有的旱地進行平整、加修田坎、建設配套水系工程,形成灌溉系統。項目實施后,水稻種植面積擴大,葛仙米的生長環境也會更加適宜。”鶴峰縣農業農村局黨組副書記賀鵬介紹,“旱改水”是一項惠民利民工程,通過對田、水、路綜合治理,建成易于耕作、旱澇保收的農業生產基地,達到提高耕地質量、優化農業生產布局的目的,對增加群眾收入、緩解保護耕地和占補平衡壓力、促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旱改水”項目實施后,走馬鎮種植葛仙米的農戶收入可達2萬元每畝,無污染綠色水田產出的水稻在市場上極具競爭力,售價可達20元每公斤。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