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訊飛研發的“智醫助理”人工智能全科醫生助理系統。(東南網記者 陳楠攝)
東南網4月27日訊(本網記者 馮川葉 金婷)人工智能變身全科醫生小助理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信用積分就醫能有多便捷?近年來,我省數字健康領域成果豐碩,“三醫一張網”等數字應用全省推廣,遠程醫療覆蓋全省所有三級公立醫院和超90%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本屆數字峰會上一系列數字健康領域的應用場景為百姓就醫提供了方便,為醫療衛生部門做好健康守門人提供了助力。
【資料圖】
人工智能給您當全科醫生助理
迅速發展的人工智能,正在快速解決基層醫療力量不足,家門口看病難如何解決?本屆數字成果展上,科大訊飛研發的“智醫助理”人工智能全科醫生助理系統給出了解決方案。
據介紹,該人工智能系統在全球首次以456分通過國家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筆試測試,超過96.3%的考生,具備全科醫生的潛質,為基層醫務人員提供智能輔診、醫學知識檢索、病案查詢、慢病智能隨訪和遠程視頻技術援助等服務。
在福州市臺江區,該系統已經覆蓋了1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輔助診斷系統協助基層醫生書寫電子病歷數25余萬份。智能慢病管理系統已為全區350名居民提供高血壓管理服務,進行AI干預總次數8萬次。智能外呼語音助手對家庭醫生簽約居民和患者進行隨訪,服務全區700余萬人次。在松溪縣,系統被應用在9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上線至今,人工智能全科輔助診斷系統協助全縣56名基層醫生,書寫電子病歷數10萬份,AI輔助21萬次,病歷規范率從不足40%提升至94%以上,診斷合理率提升至94%以上。智能外呼服務71.9萬人次,AI電話37.19萬人次,很好的緩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力資源不足的“短板”。
廈門“白鷺積分”信用就醫場景在本屆數字成果展上亮相。(東南網記者 馮川葉攝)
信用大數據為依托 憑信用積分看病
“先診療、后付費”,廈門“白鷺積分”信用就醫場景在本屆數字成果展上亮相。
就醫繳費難、時間長是困擾群眾已久的關鍵小事。傳統就醫模式下,市民要提前充值一定數額的預交金,就醫時還要反復排隊結算付費而消耗大量時間。而廈門市推出“個人信用分+平臺+金融機構”信用就醫模式,把信用數據應用于就醫流程改造。相比傳統模式,信用就醫顯著提升了支付便捷性,平均縮短患者就醫時長約60%;患者單次就診平均節約耗時約35分鐘;截至目前,信用就醫累計便民節約時長逾百萬分鐘。
廈門市民自愿開通信用就醫服務功能、自主選擇金融機構,即可根據個人信用分(白鷺分)分值,獲得500元至3000元不等的可循環使用的信用就醫專屬額度;就醫時無需預交費用,看病后也無需排隊繳費,可以在醫保結算后直接離院,在規定時間內再支付個人承擔的費用即可。
據了解,去年9月試行至今年4月,全市信用就醫累計開通人數逾10萬人、授信專屬額度逾4317萬元、累計使用3萬人次,實現了患者、醫療機構和金融機構多方共贏。廈門迄今已有14家醫院、30家社區服務中心上線信用就醫服務功能,力爭明年6月前實現符合開通條件的人群觸達率突破80%,進而實現全民普惠、公立醫療機構全覆蓋。
標簽: